2020年5月20日在黄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局长 贾安忠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黄龙县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年来,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总要求,首先保工资、保运转,对个人部分优先安排;其次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持扶贫、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再次全力保证全县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财政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有力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4712万元,同比增长11.56%,增加1524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15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040万元的101.23%,同比增长6.46%,增加55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95万元,比上年下降339万元,下降6.73%;非税收入完成4456万元,比上年增加894万元,增长25.10%。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51.31%,非税收入占比48.69%;2019年上划中、省收入5561万元,比上年4592万元增长21.10%。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7445万元,同比增长23.29%,增加27851万元。主要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086万元,增长7.22%;国防支出165万元,增长129.17%;公共安全支出7387万元,增长61.64%;教育支出15258万元,增长4.25%;科学技术支出652万元,增长6.7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254万元,增长92.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8152万元,增长13.94%;卫生健康支出13950万元,增长47.92%;节能环保支出5719万元,增长66.98%;城乡社区支出19932万元,增长52.15%;农林水支出21327万元,增长0.31%;交通运输支出5414万元,增长144.76%;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495万元,增长25.38%;商业服务业等支出873万元,减少37.95%;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477万元,增长31.91%;住房保障支出7004万元,减少6.31%;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78万元,增长131.20%;增加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34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1416万元,同比增长695.54%,增加3621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41022万元(含专项转移支付资金406万元),同比增长504.24%,比上年增加34233万元。年终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我县2020年无该项收入,因此没有收支决算。
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由市级统一编制,所需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因此没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以上数据为决算初步汇总结果,按程序报市财政局批复后报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2019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税收征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多次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对涉及的4大类37项103条工作任务,明确时间点、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年新增减税降费1255.6万元,其中县本级509.5万元。二是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启动“陕西省非税暨票据管理一体化平台”,开通微信、支付宝等缴费渠道,极大方便缴款群众和企业,收入质量进一步合理。三是强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坚持以票管收原则,升级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规范收缴行为,加大稽查力度,重点做好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征缴管理,确保政府非税收入足额收缴。
(二)支持和保障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发展惠民,全面凸显公共财政特征。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民生支出“两个80%”要求,着力落实支出政策,完善保障机制,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截止12月底全县财政民生支出120674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9%。一是全力支持脱贫攻坚。2019年紧紧围绕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树牢“四个意识”,强化责任担当,结合县级财力实际,多方筹措做好资金保障,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共计4416万元,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增幅36%。二是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截止12月底教育方面投入15258万元,继续实施免费教育政策,支持黄中教学楼主体建设、白马滩幼儿园改扩建等重点项目,确保“教育突破发展年”持续深化。三是深入开展各类文化惠民工程。支持16个村级标准化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歌曲《多彩黄龙》制作、“黄龙猎鼓”演出和各类体育赛事等文化活动,文化活动异彩纷呈。四是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截止12月底社会保障支出18152万元,及时发放养老保险、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五保供养、高龄补贴等资金,加大特殊困难人员的临时救助,足额落实了财政配套资金,实现了应保尽保。
(三)统筹财力发挥职能,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一是全力做好向上争取工作。针对我县财政运行困难,多次赴省市汇报工作、反映困难,跟踪落实了韩黄高速征地补偿市级配套资金20000万元,争取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基数增加1000万元,较好地保障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争取转移支133522万元,增加26483万元,较上年增长19.8%,其中一般转移支付63840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6934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5287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3460万元,产量(油)大县奖励资金1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3050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5009万元;专项转移支付69682万元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535万元,国防与公共安全841万元,教育3215万元,科学技术93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2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16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6952万元,节能环保3662万元,城乡社区718万元,农林水14669万元,交通运输2510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24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153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260万元,住房保障3047万元,其他收入2403万元。我县对所争取的一般转移支付统筹用于我县“三保”支出以及经济发展刚性支出,专项转移支付做到按照用途专款专用。我县对下无转移支付,故不做转移支付安排。二是支持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创新机制,转变财政投入方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到用于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一般债券3842万元,省级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券9000万元,并按程序向人大报批使用,确保了全县重点工程有序推进。三是支持乡村振兴。加大投入力度,支持苹果产业后整理、特色养殖业、农村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开展“大棚房”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和非洲猪瘟防控。2019年全县农林水支出21327万元,较上年增长0.31%。
(四)创新思路抓落实,不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大预算信息公开力度,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及时全面公开了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等信息,提高了财政透明度。加大政府性基金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增加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二是规范政府债务管理。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规定,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2019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39218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0218万元;专项债务限额9000万元。截止2019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34740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2574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9000万元。三是大力实施预算绩效评价。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出台了《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加快建立健全预算安排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执行结果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绩效管理机制。先后确定10个试点项目,涉及资金7600万元,开展重点绩效评价,促进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的有机衔接,并在2019年度全市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获得优秀等次。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不断夯实单位主体责任,严把资产管理入口关,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了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经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首次亮明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家底”,2018年底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达到74595.15万元。
(五)强化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扎实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由政府七部门牵头的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涉及2017、2018两个年度,共涉及检查项目82个、排查户数17236户,总检查金额30542万元,检查覆盖率达100%,纠正和杜绝了惠民惠农补贴资金“一卡通”使用管理过程中虚报冒领、贪污侵占、截留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二是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动政府采购全省“一张网”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坚持无预算不采购,实现“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截止12月底全县完成平台采购项目222个,总预算金额14870.25万元,成交金额14184.56万元,节约金额685.69万元,节约率为4.6%。三是加大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跟进项目,评审领域由一般民用建筑项目拓宽到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绿化等专业项目,优化了工作流程。全年共评审财政性投资项目51个,评审预算金额44674.57万元,审减额4418.13万元,审减率10.82%。四是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全县参改单位205个,参改人员2557人,涉及车辆126辆,保留必要业务用车107辆,取消公务用车19辆,预计全年公务用车运行费用较上年下降7%。五是加快信息化建设,确保“财政云”上线运行。为确保“财政云”如期推进,成立了领导机构,印发了《关于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推广应用陕西“财政云”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发〔2019〕16号),开展了“财政云”核心业务的培训,完成了218个单位电子印章采集,电子UK制作,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银行联调,“财政云”运行框架体系在我县初步建立。六是“三公”支出继续下降。2019年三公经费支出433万元,比上年累计460万元支出减少27万元,下降5.9%,“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85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303万元下降18万元,下降5.9%,下降原因因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费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接待支出148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157万元下降9万元,下降5.7%,下降原因是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六)坚持常抓不懈,扎实推进党的建设。一是紧盯政治建设标准。财政工作是党的事业重要组成部分,财政部门是政治性很强的综合经济部门,始终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五个坚持”总体要求(坚持每周学习日制度、坚持个人自学、坚持深入学习研讨、坚持“三会一课”、坚持学做结合),不断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二是紧盯组织生活严标准。采取积分管理、调阅记录、考评通报等方式,推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落地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召开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民主生活会,增强了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聚焦党建和业务“两张皮”问题。围绕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工作作风、作用发挥5个方面强素质、转作风、树形象,重点查摆“职能定位不准确、理论学习不深入、党费收缴不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机关“四不”问题,建立了“四不问题”整改落实台账,明确了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形成了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四是结合财政实际,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规范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对人事任免、奖惩、大额资金、重大项目安排等重要事项均由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单位内部关于“四风”、“六条禁令”、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等进行全面梳理,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努力为财政各项改革发展提供组织纪律保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县上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宏观经济转型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团结奋进,攻坚克难,全县财政工作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取得了一定成绩。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有力监督,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财政运转困难凸显,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形势严峻;预算绩效理念还不深入,管理还不到位,绩效结果运用还不充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有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内控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三、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根据中省市财政部门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我县实际,2020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积极防范债务风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的思想, 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做强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优先保障“三保”“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资金需要,深化财税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加快建立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要求,2020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全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15474万元,比2019年决算数增长5.2%;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9630万元,比2019年决算数增长5.2%。财政收支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首先保工资、保运转,对个人部分优先安排;其次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持扶贫、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再次全力保证全县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
全年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20456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6.5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598万元、国防支出5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765万元、教育支出1373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562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2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406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2356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65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791万元、农林水支出20267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760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171万元、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605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052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66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59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45万元、预备费2300万元(其中:突发性疫情防控支出10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5677万元、其他支出514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413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安排41300万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土地开发、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我县目前尚无该项收入,因此不安排预算,待发生时报县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
(四)社会保险预算安排。2020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由市级统一编制,所需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故不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政府债务预算安排。2020年我县将继续按照建立的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继续做好存量债务的置换工作,拉长还款期限,有效缓解了政府偿债压力债务风险指标均维持在可控水平。2020年,债务还本付息从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15677万元。其中:2020年债券到期兑付5508万元,政府隐性债务2020年计划化解4000万元,2020年银行贷款、基金到期兑付6169万元。
四、2020年财政工作重点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扎实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是职责所在,更是民心所向、社会所需,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心竭力办实事、办好事,让黄龙人民生活的更有底气、更加幸福。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做好财政收支工作。一是坚定收入目标。将开展疫情防控和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有机结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紧盯全年财政工作目标任务,加强与税务、非税执收部门和银行等机构沟通协调,在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努力克服疫情对财政增收的负面影响,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二是强化非税收入征缴管理。主动寻找市场,做好土地、国有资产盘活文章。继续推进非税收入电子化改革工作,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三是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主动对接各有关部门,紧盯上级政策和资金投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准确把握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机遇,精心筛选申报项目,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转移支付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不断夯实壮大全县综合财力。四是严格支出管控。要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继续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不必要的项目支出要坚决取消,新增项目支出要从严控制,原则上不开新的支出口子。五是落实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税降费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作为积极财政政策“加力”的重要方面,结合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将普惠性减税和结构性减税相结合,重点减轻小微企业税收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六是“三公”支出继续下降。日常办公经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项目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三公经费预计支出363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433万元减少70万元,下降16.17%。“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预算下降。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购置费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计划支出239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285万元下降46万元,下降16.14%,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接待支出124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148万元下降24万元,下降16.22%,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
(二)稳步推进陕西“财政云”建设。深入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神,强化预算单位主体责任,推广实施陕西“财政云”,实现财政管理流程一体化、业务衔接一体化、数据标准一体化、信息资源一体化,有效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提升财政财务管理水平。同时,积极做好陕西“财政云”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配套制度建设、相关协议签署、电子印章制作及软硬件、网络配置准备和系统联调测试等工作。确保陕西“财政云”应用 2020年6月底前全部进入正轨,实现平稳运行。
(三)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加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严格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县级扶贫资金投入比例,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预算。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坚定不移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压实举债单位责任,确保完成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严禁违规新增政府债务,加强源头管控,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底线。
(四)继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安排预算、分配资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加大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工作力度。全力支持好城区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教学条件改造、自行车漫道建设、“厕所革命”、便民服务市场改造、乡村电子商务建设、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等民生实事,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五)多措并举规范国有资产管理。全面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责任,把国有资产管理放在与资金管理同等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具体举措,进一步堵塞漏洞。严格按照“单位申请、部门审核、财政审批”程序办理资产处置,对国有资产处置及出租、出借等经营性资产处置,采取公开招租、公开拍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进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缴入财政国有资产收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六)全面实施绩效预算管理。按照“谁申请资金,谁设定目标”“谁支出资金,谁负责绩效”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部门和乡镇主体责任,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意识,着力解决重投入轻管理、资金闲置沉淀、克扣挪用截留、未批先建、违规实施政府采购等问题。加快建立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链条,将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延伸至基层单位和资金使用终端。丰富绩效评价方式,强化绩效预算管理刚性约束,将评估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建议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七)坚定不移抓实党的建设。一是全面加强政治建设。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加强组织建设。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突出落实财政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扎实开展驻村帮扶、党建结对共建等活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和质量。三是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廉政警示教育,筑牢干部职工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四是全面加强财政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和落实党管干部原则,突出新时代财政工作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化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理顺权责关系,推进干部多岗锻炼,不断提高财政干部职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贯彻落实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政策措施、干部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努力做好各项财政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黄龙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