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在黄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局长 贾安忠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黄龙县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县域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464万元,同比增长25.4%,增加3739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22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630万元的106.2%,同比增长11.7%,增加107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553万元,同比增长18.3%,增加858万元;非税收入完成4672万元,同比增长4.9%,同比增加216万元。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54.3%,非税收入占比45.7%;2020年上划中、省收入8239万元,比上年5561万元增长48.2%。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9702万元,同比增长1.5%,增加2257万元。主要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743万元、国防支出18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807万元、教育支出15321万元、科学技术支出30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18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7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090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667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6818万元、农林水支出25669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191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3152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571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736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063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7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049万元、其他支出47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865万元,债务发行费7万元。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849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9291万元。年终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我县2020年无该项收入,因此没有收支决算。
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由市级统一编制,所需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因此没有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
二、2020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县财政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认真落实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全面跟进减税降费政策,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运行健康平稳。“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从4750万元增长到10225万元,增加5475万元,增长115%,年均增速16.6%,有力保障各项重点领域支出。
(一)克服疫情影响,助推经济复苏。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建立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和采购“绿色通道”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在县本级财政收入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投入防疫防控资金3134万元,其中:中央2020万元、省级30万元、县级1084万元,主要用于发热门诊改造、核酸实验室建设、防疫物资储备、企业复工复产及防疫期间房租减免补助等。二是加大重点领域项目投入。全年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8882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县境内高速公路、老旧小区、自行车漫道、风力发电、雨污分流、污水厂提标改造、杆线下地等项目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决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按照“能免则免、应减尽减”的原则,财税部门通力合作,既坚决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又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全年共完成减税降费929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严格收支管理,确保收支平衡。一是加强收入征管。牢牢把握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权,财税部门协同开展收入来源调研,分析税源规模、状况和征管漏洞,制定堵漏增收措施。合理拟定非税收入征管计划,加强国有资产清理盘活,严格收费和罚没的标准和范围,确保各项财政收入依法依规、应收尽收。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全年争取转移支127650万元。一般转移支付73231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9320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0663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3838万元,中央脱贫攻坚补短板综合财力补助500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3571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5013万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央结算资金32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54419万元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453万元,国防与公共安全1019万元,教育2881万元,科学技术81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37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052万元,卫生健康支出3128万元,节能环保5625万元,城乡社区1985万元,农林水19675万元,交通运输6768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103万元,商业服务业等110万元,金融46万元,住房保障4551万元,粮油物资储备1100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1067万元,其他收入400万元。我县对所争取的一般转移支付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层“三保”等关键领域支出,专项转移支付做到按照用途专款专用。我县对下无转移支付,故不做转移支付安排。三是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按照省市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全年三公经费支出431万元,比上年减少2万元,下降0.46%。“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51万元,比上下降34万元,下降12%,下降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56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增长原因是部分公务车辆更新,费用增加;公务接待支出124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下降24万元,下降16%,下降原因是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
(三)强化底线思维,助力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化存量、控增量”,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十年化解计划,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列入年初预算,确保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得到保障。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规定,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2020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4113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0832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0300万元。截止2020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3654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26242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0300万元。同时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违规实施购买服务等变相举债的排查整改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将债务率控制在合理区间。二是优先支持脱贫攻坚。按照“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专项行动,保障全年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14.56万元,其中:中省2191万元、市级1563.56万元、县级1360万元,保证了全面实现贫困村稳定出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所需支出。2020年1月被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认定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优秀等次。三是全力支持污染防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共安排资金6677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卫生、农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修复、秸秆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农膜回收利用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93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3.7%。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抚恤补助等资金4138万元,兑付拖欠农民工工资2655.2万元。二是支持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5321万元,较上年增加0.4%,主要用于公用经费、特岗教师工资补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贫困大学生补助、学校建设及教学设备采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三是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投入1.25亿元,实施生态农业园区、陕果集团现代果业商务中心、果业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企业化带动、集约化发展、品牌化培育的农业发展之路。四是助推旅游稳健发展。全年旅游投入14385万元,用于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龙城新天地改造提升、美食一条街、东南山红色教育基地、瓦子街游客服务中心装修及各类旅游营销、体育赛事举办,保障县委确定的5大类29项旅游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五)坚持从紧要求,兜牢“三保”底线。一是预算支出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到位后,才安排其他支出。全年“三保”支出93891万元,占全年支出的62.72%,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32775万元、保工资支出42000万元、保运转支出19116万元。二是持续压减不必要支出,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把支出关口落实落细过紧日子有关要求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的通知》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梳理年初预算安排,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对执行进度滞后、受疫情影响暂缓实施和不再开展的项目,支出预算适时进行调减,收回资金统筹用于“三保”、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支出。三是杜绝预算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及时调整长期沉淀闲置以及短期内不使用的资金,减少绩效不高的项目资金安排,确保兜牢“三保”底线。
(六)强化管理机制,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执行《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持续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除纳入涉密清单的事项外,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和政府采购等信息全部依法依规主动公开,2020年被陕西省财厅表彰为总决算优秀县区,被延安市财政局表彰为部门决算优秀县区。二是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动政府采购全省“一张网”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坚持无预算不采购,实现“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全年完成平台采购项目243个,总预算金额25158万元,成交金额 24420万元,节约金额 738万元,节约率2.93 %。三是加大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跟进项目,密切跟踪服务,评审领域由一般民用建筑项目拓宽到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绿化等专业项目,扩大了评审覆盖面,优化了工作流程,全年共评审财政性投资项目57个,评审预算金额37322万元,审减额3371万元,审减率9.03%。四是全面推行陕西“财政云”建设。严格按照陕西“财政云”统一部署,突出“抓重点、攻难点、保运行”的思路,开展各类大型业务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财务人员800余人次,实现全程无纸化支付,达到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精确跟踪”,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突出抓好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通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和全年绩效目标考核,2020年,对我县52个乡镇和部门全面开展项目绩效追踪,涉及财政资金9亿余元,促进了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的有机衔接,并在2020年度全市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获得良好等次。对15个绩效开展和运用较好的优秀单位各奖励资金1万元。六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将乡镇财政所从乡镇党政办剥离,独立行政机构,实现了“职责、人员、场所、资产”四到位,切实筑牢财政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是我县财政经济形势最为错综复杂的一年,财政工作面临着既要保减税降费政策、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又要保年初预算收支计划落实;既要保急剧增长的刚性支出需求,又要保年度财政收支平衡;既要保财政收入预期目标,又要保收入质量;既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又要依法依规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等诸多矛盾,面对困难和挑战,全体财政干部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凝心聚力、追赶超越,为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十三五”收官之际被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陕西省财厅授予“全省财政系统管理和改革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主要是:财政运转困难凸显,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形势严峻;预算绩效理念还不深入,管理还不到位,绩效结果运用还不充分;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有些预算单位财务管理基础薄弱,内控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充分听取各位代表、委员意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2021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开局之年,也是新时代追赶超越关键之年。今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部署,牢固树立“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认真落实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积极财政政策,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三保”支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切实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谱写黄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要求,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全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20006万元,比2020年决算数增长8.4%;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0850万元,比2020年决算数增长6.1%。财政收支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首先保工资、保运转,对个人部分优先安排;其次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持扶贫、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再次全力保证全县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
全年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350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12.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5767万元、国防支出46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077万元、教育支出1377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5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39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866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101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3925万元、城乡社区支出3900万元、农林水支出21094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264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26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8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145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4197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590万元、预备费2700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19142万元、其他支出1600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3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安排30000万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我县目前尚无该项收入,因此不安排预算,待发生时报县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
(四)社会保险预算安排。2021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由市级统一编制,所需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故不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政府债务预算安排。2021年,安排到期债务本息合计19142万元。其中:2021年债券到期兑付5716万元,政府隐性债务2021年计划化解7302万元,2021年银行贷款、基金到期兑付6124万元。
(六)“三保”预算安排。2021年安排“三保”支出95791万元,占全年预算支出的70.96%,其中:保基本民生32775万元、保工资44000万元、保运转19016万元。
四、2021年财政重点工作
(一)全力以赴抓收入。在顶格落实减税降费和疫情期间扶持政策的同时,坚持“抓大不放小”原则,全力做好财政收入组织工作。加快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纳入中省市盘子和“十四五”规划,同时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转移支付支持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不断夯实壮大全县综合财力,全力弥补重点建设和财政收支缺口。
(二)精打细算控支出。切实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支持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优先保障列入预算的项目建设,杜绝预算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积极整合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及时调整长期沉淀闲置以及短期内不使用的资金,减少绩效不高的项目资金安排,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1年日常办公经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项目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三公经费预计支出424万元,比上年支出431万元减少7万元,下降1.6%。“三公”经费预计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做安排,原因是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47万元,比上下降4万元,下降0.16%,下降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55万元,比上年下降1万元,下降原因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减少车辆更新;公务接待支出122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下降2万元,下降0.16%,下降原因是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会议费58万元,比上年减少2万元、培训费161万元,比上年减少1万元,会议及培训费减少原因为压缩一般性支出。不断优化预算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三)严控债务降风险。加强常态化债务风险预警监测,严格执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强化新增隐性债务问责。认真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督促各预算单位做好债务统计监测平台数据报送,加快化解政府债务账款,严防各单位新增债务的发生。
(四)夯实绩效促改革。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相统一,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使财政运行机制更加高效。强化零基预算约束,打破各部门原有的支出基数,以零为基数重新核定预算支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健全“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管理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优化上级专项审批流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专项资金清理盘活力度,制定存量资金逐年清理消化方案,通过科学调度、依规盘活,解决账面资金沉淀“趴窝”问题。硬化预算执行约束,预算执行中原则上不追加预算,不出台增加当年支出规模或难以持续的支出政策。
(五)统筹兼顾惠民生。继续把“三保”放在财政支出的优先位置,确保国家制定的基本民生、工资政策落实到位。支持乡村振兴,加大农业生产设施和乡村生活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以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创建为抓手,同步推进软硬件建设,提升中小学办学质量,向优质均衡发展。
(六)强化应急保平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未雨绸缪,统筹安排财政资金用于采购、储备应急物资,应对好特大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防控,既只争朝夕、真抓实干,抓实今年工作,又直面矛盾、迎难而上,补齐短板弱项,谋深谋实筑牢基础,全力保障好黄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以昂扬进取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的豪迈干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推动黄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