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黄龙县202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21年9月28日在县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局长 贾安忠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在县第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县政府向大会提交了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根据省财政厅《关于2020年省级财政与市县财政年终结算有关事项的通知》(陕财办预〔2021〕70号)及市财政局《关于2020年财政决算结算批复的通知》(延财办预〔2021〕101号)文件精神,受县政府委托,现将全县2020年财政决算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2020年,我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省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为县域经济社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提供了坚实财力保障。
一、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决算为1022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9630万元的106.18%,同比增长11.74%,增加1074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553万元,同比增加858万元,增长18.27%;非税收入完成4672万元,同比增加216万元,增长4.85%。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54%,非税收入占比46%。2020年上划中省收入8240万元,比上年增加2681万元,增长48.23%。
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上划中省收入,全县财政总收入共计完成18465万元,比上年14710万元增长3755万元,增长25.53%。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0225万元加上上划中央“两税”中的增值税税收返还收入94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收入22万元,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返还收入32万元,营改增基数返还869万元,均衡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8899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71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066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5434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4809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2193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3498万元,其他一般转移支付收入50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2873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633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15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4500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万元以及上年结余706万元,收入总计161996万元,形成全县一般预算决算支出149702万元,比上年决算147445万元增支2257万元,同比增长1.53%。以上收支相抵再减去专项上解支出4214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4387万元、增设预算周转金-2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59万元及结转下年支出2758万元,2020年县财政决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决算28492万元,比2019年收入41416万元减少12924万元,同比减少31.21%。全县政府性基金收入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834万元、转贷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300万元及上年结余6324万元,收入总计40950万元,形成全县政府性基金决算支出19291万元,比2019年41022万元减少21731万元,同比减少52.97%,以上收支相抵再减去调出资金145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7159万元,2020年县政府性基金决算实现收支平衡。
三、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国有资本经营共有上级补助收入1万元,国有资本经营调出1万元,收支平衡。
四、2020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决算6147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2984万元,收入总计9131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7476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655万元,收支平衡。需要说明的是,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上级统筹,保险基金执行情况为上级统筹我县执行情况。
2020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县财政紧紧围绕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部署,认真落实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造成的影响,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全面预算绩效管理,财政运行健康平稳。“十三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从4750万元增长到10225万元,增加5475万元,增长115%,年均增速16.6%,有力保障各项重点领域支出。
(一)克服疫情影响,助推经济复苏。一是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建立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和采购“绿色通道”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统筹,在县本级财政收入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投入防疫防控资金3134万元,其中:中央2020万元、省级30万元、县级1084万元,主要用于发热门诊改造、核酸实验室建设、防疫物资储备、企业复工复产及防疫期间房租减免补助等。二是加大重点领域项目投入。全年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支出48882万元,重点用于支持县境内高速公路、老旧小区、自行车漫道、风力发电、雨污分流、污水厂提标改造、杆线下地等项目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三是坚决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按照“能免则免、应减尽减”的原则,财税部门通力合作,既坚决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动力和活力,又依法依规组织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全年共完成减税降费929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严格收支管理,确保收支平衡。一是加强收入征管。牢牢把握组织财政收入的主动权,财税部门协同开展收入来源调研,分析税源规模、状况和征管漏洞,制定堵漏增收措施。合理拟定非税收入征管计划,加强国有资产清理盘活,严格收费和罚没的标准和范围,确保各项财政收入依法依规、应收尽收。二是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全年争取转移支付128297万元,其中一般转移支付99567万元;专项转移支付28730万元。具体转移支付为:均衡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8899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补助收入3571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10663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5434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4809万元,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收入2193万元,共同事权转移支付收入23498万元,其他一般转移支付收入500万元,一般公共服务453万元,国防15万元,公共安全886万元,教育361万元,科学技术39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22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07万元,卫生健康1403万元,节能环保5217万元,城乡社区1985万元,农林水11196万元,交通运输2676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 81万元,商业服务业等110万元,金融46万元,住房保障3276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254万元,其他收入400万元。转移支付安排情况:一般转移支付在年初预算已做详细安排,专项转移支付在收到指标文件后按规定及时分配,我县对下无转移支付安排。争取直达资金17025.72万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4088.44万元,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层“三保”等关键领域支出。争取到一般债券2825万元,用于黄龙县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1825万元、县妇幼保健院建设项目1000万元,争取到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专项债券1300万元,用于黄龙县城管局实施的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改造项目,并按程序向人大报批使用。三是严格财政支出管理。按照省市财政支出预算管控清单要求,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精打细算过紧日子,“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全年“三公”经费支出431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433万元减少2万元,下降0.46%,“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三公”支出下降。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51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285万元下降34万元,下降12%,下降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支出56万元比上年增加56万元;公务接待支出124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148万元下降24万元,下降16%,减少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
(三)强化底线思维,助力三大攻坚战。一是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持“化存量、控增量”,严格落实隐性债务十年化解计划,将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列入年初预算,确保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支出得到保障。同时积极配合上级财政部门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违规实施购买服务等变相举债的排查整改工作,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将债务率控制在合理区间,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规定,建立健全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2020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44343 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3043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0300万元。截止2020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36542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26242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0300万元二是优先支持脱贫攻坚。按照“三排查三清零”“对标补短”专项行动,保障全年各级各类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114.56万元,其中:中省2191万元、市级1563.56万元、县级1360万元,保证了全面实现贫困村稳定出列、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所需支出。2020年1月被省扶贫办、省财政厅评定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优秀等次。三是全力支持污染防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共安排资金6677万元,用于城乡环境卫生、农业生态保护、林业生态修复、秸秆综合利用、水污染防治、农膜回收利用及人居环境整治等,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四)保障改善民生,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一是做好民生兜底保障。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93万元,累计发放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残疾人补贴、抚恤补助等资金4138万元,兑付拖欠农民工工资2655.2万元。二是支持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教育投入15321万元,较上年增加0.4%,主要用于公用经费、特岗教师工资补助、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贫困大学生补助、学校建设及教学设备采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三是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全年累计投入1.25亿元,实施生态农业园区、陕果集团现代果业商务中心、果业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加快推进企业化带动、集约化发展、品牌化培育的农业发展之路。四是助推旅游稳健发展。全年旅游投入14385万元,用于支持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龙城新天地改造提升、美食一条街、东南山红色教育基地、瓦子街游客服务中心装修等项目建设及各类旅游营销、体育赛事举办,保障县委确定的 旅游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五)坚持从紧要求,兜牢“三保”底线。一是预算支出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到位后,才安排其他支出。全年“三保”支出93891万元,占全年支出的62.72%,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32775万元、保工资支出42000万元、保运转支出19116万元。二是持续压减不必要支出,严格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把支出关口落实落细过紧日子有关要求的通知》(陕政办发〔2020〕11号)和市财政局《关于加强一般性支出管理的通知》(延财办行〔2020〕41号)要求,按照零基预算的原则梳理年初预算安排,全面清理财政存量资金,对执行进度滞后、受疫情影响暂缓实施和不再开展的项目,支出预算适时进行调减,收回资金统筹用于“三保”、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支出。三是杜绝预算执行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积极整合盘活财政资金,及时调整长期沉淀闲置以及短期内不使用的资金,减少绩效不高的项目资金安排,确保兜牢“三保”底线。
(六)强化管理机制,提升理财水平。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持续完善预决算公开长效机制,除纳入涉密清单的事项外,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和政府采购等信息全部依法依规主动公开,2020年被陕西省财政厅表彰为总决算优秀县区,被延安市财政局表彰为部门决算优秀县区。二是严格政府采购管理。落实“放管服”要求,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启动政府采购全省“一张网”建设,加强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坚持无预算不采购,实现“网上全公开、网下无交易”,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全年完成平台采购项目243个,总预算金额25158万元,成交金额 24420万元,节约金额 738万元,节约率2.93 %。三是加大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跟进项目,密切跟踪服务,评审领域由一般民用建筑项目拓宽到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绿化等专业项目,扩大了评审覆盖面,优化了工作流程,全年共评审财政性投资项目57个,评审预算金额37322万元,审减额3371万元,审减率9.03%。四是全面推行陕西“财政云”建设。严格按照陕西“财政云”统一部署,突出“抓重点、攻难点、保运行”的思路,开展各类大型业务培训10余次,累计培训财务人员800余人次,实现全程无纸化支付,达到对每一笔财政资金的“精确跟踪”,有效保证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五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突出抓好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通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和全年绩效目标考核,对15个绩效开展和运用较好的优秀单位各奖励资金1万元。六是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将乡镇财政所从乡镇剥离,独立行政机构,实现了“职责、人员、场所、资产”四到位,切实筑牢财政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管。
面对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机构改革、税收体制调整以及全县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做好以后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继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黄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