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财政预决算 / 正文

关于黄龙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2年3月14日在黄龙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局长 贾安忠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黄龙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疫情、自然灾害频发的多重影响,全县财政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整合各类财政资金,全力保障重点支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预算管理,推进财政管理改革,兜牢“三保”底线,持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全县“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2021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8107万元,同比减少1.9%,减少358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85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850万元的100.1%,增加631万元,同比增长6.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01万元,比上年减少552万元,减少9.9%;非税收入完成5855万元,比上年增加1183万元,增长25.3%。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46.1%,非税收入占比53.9%;2021年上划中、省收入7251万元,比上年8240万元减少12%。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54439万元,同比增长3.2%,增加4737万元。主要支出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476万元、国防支出3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617万元、教育支出15699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08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42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63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885万元、节能环保支出8797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6312万元、农林水支出26182万元、交通运输支出6689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204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409万元、金融支出92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243万元、住房保障支出865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462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349万元、其他支出305万元、债务付息支出793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2698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7694万元。年终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三)社会保险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964万元,较上年增收3817万元,增长62.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8918万元,较上年增支1442万元,增长19.3%。需要说明的是,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实行上级统筹,保险基金执行情况为上级统筹我县执行情况。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转移支付收入6万元,调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6万元。

(五)2021年政府债务情况

2021年偿还债务本金4541万元,偿还债务利息1139万元,目前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9171万元,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等制度规定,建立规范的政府举债融资、风险预警管理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控政府债务风险。2021年我县政府债务限额5376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5700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8100万元。截止2021年底,我县政府债务余额为49171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31071万元;专项债务余额18100万元。

二、2021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1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财政改革落实见效,为全县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重点抓好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争收并举,提高财政保障水平。一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坚持依法依规组织收入,持续加强重点税源和重点税种监控,深挖增收潜力,企业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契税增幅显著,税收收入完成5001万元。二是加大各类非税收入清收力度,督促各类收费项目应收尽收,统筹国有资源(资产)出让收入,非税收入完成5855万元,全年减税降费完成1043.37万元。三是紧盯省市投资导向,积极会同有关乡镇和部门谋划申报项目,全力争取上级财力补助,全年争取转移支付125275万元。一般转移支付66410万元。其中,均衡性转移支付收入39722万元,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收入6249万元,结算补助收入10993万元,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收入3959万元,固定数额补助收入5487万元,我县对所争取的一般转移支付全部用于疫情防控、助企纾困、基层“三保”等关键领域支出;专项转移支付58045万元 ,其中,一般公共服务866万元,国防与公共安全1595万元,教育5486万元,科学技术6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120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551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2033万元,节能环保7564万元,城乡社区1967万元,农林水19488万元,交通运输3993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24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510万元, 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590万元,住房保障2557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1576万元,其他收入2792万元,专项转移支付做到按照用途专款专用;一般债券项目资金4829万元;专项债券资金7800万元,有力保障了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我县对下无转移支付,故不做转移支付安排。

(二)优化支出结构,提升财政支出质量。一是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推行“零基预算”管理,打破预算固化格局,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和非刚性、非必要、非重点支出,严控低效无效支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全年三公经费支出430万元,比上年431万元减少1万元,下降0.23%。“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有,原因是减少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39万元,比上年251万元下降12万元,下降5%,下降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84万元,比上年56万元增加28万元,增长原因是部分公务车辆更新,费用增加;公务接待支出107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124万元下降17万元,下降14%,下降原因是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二是强化财政支出调度,以财政资金支付来促进各项政策尽早落实、项目尽早实施、群众尽早受益、经济尽快恢复。三是加大财政盘活存量政策落实力度,按季度开展存量资金清理盘活,累计盘活存量资金4182万元,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三)兜牢“三保”底线,持续保障改善民生。一是将“三保”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预算支出坚持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持国家标准的“三保”支出到位后,才安排其他支出。全年“三保”支出89363万元,占全年支出的57.86%,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32700万元、保工资支出44000万元、保运转支出12663万元。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124169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0.4%,全县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卫生健康、住房保障支出53999万元,增长1.3%。二是严格落实国家关于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提标政策,累计发放城乡低保2200.59万元、城乡特困供养补助474.47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补贴10.9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13.45万元、孤儿生活补助20.02万元、临时救助647.43万元、城乡医疗救助246万元,各项民生兜底政策全面落实。三是安排资金2030万元用于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投入资金1097万元用于麻地湾幼儿园、县中心小学、范家卓子小学综合楼主体建设。

(四)强化资金统筹,助力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统筹资金25.34亿元,用于60个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实施了隆基三岔100MW平价光伏和龙庆崾崄30MW、科林崾崄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建成并网,小南沟110KV变电站建成,大旗路改建、水磨湾至龙湖路域环境整治,韩黄高速公路、店界路建设等重大项目。二是统筹资金575万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8个,全面提升住宅小区居住环境,让参改小区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三是统筹资金10308万元,全力支持节能环保、灾害救治、应急防治、疫情防控等任务落实,保障高质量发展与安全发展协调推进。四是统筹资金624万元,用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梁家河垂钓小镇、偏石民俗村国家3A级景区创建,神道岭、无量山景区观景亭维修和东南山遗址保护项目建设,以及全国越野滑雪滑轮赛和全省第三届全民健身社会组系列赛事的承办。

(五)优先支持“三农”,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支持“三农”事业发展,安排“农林水”资金26182万元,比上年增加513万元,增长2.00%。二是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全力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792.56万元,比上年增加1678万元,增长32.81%,其中县本级安排下达1360万元,保持了上年投入水平。三是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持续加大主导产业开发、脱贫群众稳岗就业、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计划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等支持力度,全力补齐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环境等短板弱项,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美丽。四是整合资金991万元,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完成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0个美丽乡村以及513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项目。

(六)推进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持续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非税收入收缴和票据管理电子化,有效提升财政管理和运行信息化水平,全年共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办理业务5400余笔、涉及金额188071.7万元。二是加大政府采购监管,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模式,全年完成平台采购项目169个,总预算金额26306.33万元,成交金额25860.95万元,节约金额445.39万元,节约率1.7%。三是加大投资项目评审力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跟进项目,密切跟踪服务,评审领域由一般民用建筑项目拓宽到交通、水利、市政、园林绿化等专业项目,扩大了评审覆盖面,优化了工作流程,全年共评审工程预算项目119个,评审预算金额66314.8万元,审减额6454.5万元,审减率9.7%。四是持续推进“一卡通”专项治理,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申报、审核、发放机制,逐步解决多头发放、环节过多等问题,有效堵塞发放管理漏洞,确保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精准发放到群众手里,全年累计发放惠民补贴资金2750.1万元。五是积极开展办公用房清查整改工作,通过实地查看、实地测量、逐一核实,对用房面积和用途进行全面清查登记,收回闲置办公用房23间、整改办公用房面积470平方米。六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促进合作金融机构按照1:5放大比例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累计为全县8家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担保金额2490万元。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预算执行总体好于预期,但从当前财政形势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财政收入总量偏小,质量不高,

财源结构单一,一次性收入、非税收入占比过大,财政工作对上依赖度高,灵活安排余地小。二是“三保”、乡村振兴、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建设等刚性支出需求持续攀升,全县债券还本付息进入高峰期,政府债务压力逐年增长,财政运行风险不断加大。三是预算绩效理念还不深入,管理还不到位,绩效结果运用还不充分。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充分听取各位代表、委员意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改进和解决。

三、2022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22年,财政预算继续坚持“统筹兼顾、勤俭节约、量力而行、讲求绩效、收支平衡”原则和“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的顺序编制。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的要求,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2022年全年财政总收入计划安排20721万元,比2021年决算数增长14.4%;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安排11400万元,比2021年决算数增长5%。财政收支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首先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对个人部分优先安排;其次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持扶贫、教育、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再次全力保证全县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

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6000万元,比上年预算数增长0.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123万元、国防支出4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4102万元、教育支出13503万元、科学技术支出625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4391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57万元、卫生健康支出10962万元、节能环保支出4556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5346万元、农林水支出24730万元、交通运输支出8315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1748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2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282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89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214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44万元、预备费29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2万元、债务付息支出983万元、其他支出438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政府性基金收入计划安排200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计划安排20000万元,用于土地开发整理、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补偿等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主要来源于国有企业上缴的国有资本收益,我县目前尚无该项收入,因此不安排预算,待发生时报县人大常委会调整预算。

(四)社会保险预算安排。2022我县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由市级统一编制,所需资金在一般公共预算中予以安排,故不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政府债务预算安排。2022年,安排到期债务本息合计1115万元。其中:2022年债券到期本金132万元,到期利息983万元。

(六)“三保”预算安排。2022年安排“三保”支出91366万元,占全年预算支出的67.2%,其中:保基本民生33700万元、保工资45000万元、保运转12666万元。

四、2022年财政重点工作

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高质量发展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当前和长远,贯通落实“五项要求”“五个扎实”,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大力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聚力增效,确保经济平稳健康运行;持续深化财政改革创新,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打细算,健全过“紧日子”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奋力谱写黄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以财源建设为引领,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一是不断提升税收收入和可用财力“两个比重”,把涵养税源作为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围绕重点税源企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培育一批可持续、有绝对影响力的财源企业。二是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加强项目谋划,全方位对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方面的重点项目,通过一系列项目的落地建设、竣工投产,不断拉动经济增长,增强城乡发展后劲。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加大对我县转移支付支持规模,优化转移支付结构,不断夯实壮大全县综合财力,全力弥补重点建设和财政收支缺口。

(二)以优化支出为重点,切实保障民生福祉。一是持续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发扬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节省资金用于保障基本民生,支持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2022年日常办公经费、会议费、车辆运行费、项目支出继续压减,“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持续下降不反弹,三公经费预计支出344万元,比上年支出430万元减少86万元,下降20%。“三公”经费预计支出减少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没做安排,原因是压缩开支;公务用车及运行维护费支出238万元,比上年239万元下降1万元,下降0.42%,下降原因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压缩用车;公务用车购置0万元,比上年84下降84万元,下降原因是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减少车辆更新;公务接待支出106万元,比上年累计支出107万元下降1万元,下降0.93%,下降原因是压缩开支,减少公务接待。会议费54万元,比上年58万元减少4万元、培训费154万元,比上年161万元减少7万元,会议及培训费减少原因为压缩一般性支出,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二是进一步盘活存量、激活增量,加强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在民生大事急事难事上精准发力、补齐短板,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三是压实疫情防控政治责任,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落实到位,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机制,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四是研究解决教育经费投入供需矛盾,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共享和教育教学质量突破提升所需资金。五是大力支持发展文化事业,以县城为重点,持续深入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六是加大纪检监察、政法维稳、公共安全等方面保障力度,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三)以财税改革为契机,切实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建立预算数据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机制,实现资金从安排源头到使用末端全过程流向管控、动态反映各领域财政投入情况和支持效果,为科学研判经济形势提供坚实基础。二是加强政府性资源统筹管理。依托行政权力、国有资源(资产)获取的收入以及特许经营权拍卖收入等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加大预算统筹力度。三是加强存量资金管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完善结余资金收回使用机制,将新增资产配置与资产存量挂钩,依法依规编制相关支出预算。四是加强投资评审管理。通过对财政性资金投资项目预(概)算和竣工决(结)算进行评价与审查,保证财政资金规范、安全、高效运行。五是加强资金绩效管理。按照“先有项目,再安排预算”的原则,提前研究谋划、常态化储备预算项目,进一步规范政府预算资金使用,提高政府项目投资效益,严格落实“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机制。

(四)以债务管理为抓手,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一是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规模控制,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把地方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实现“借、用、还”相统一的管理机制。二是持续推进常态化监测,充分发挥债务监测平台作用,确保不新增隐性债务。三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妥善处理存量债务,确保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四是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严防各单位新增债务发生。

(五)以资金落实为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一是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时刻关注中央和省市政策动向,广开渠道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加大土地增减挂钩指标交易力度,缓解本级财政压力,全力保障落实好十件民生实事所需资金。二是坚持向上争取与统筹安排并重,支持县域内重大投资项目建设,培育涵养县域经济增长极,强化财力统筹,有序精准安排,全力支持项目库论证储备,促进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接续实施。三是按照“能免则免,应减尽减”的原则,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举措,有效减轻企业负担。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的决议和要求,铭记初心使命,激发奋进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黄龙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于黄龙县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附件.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