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在黄龙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黄龙县财政局局长 赵军锋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黄龙县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知重负重、主动作为,顶压前行、敢于攻坚,深化“三个年”活动,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落实一揽子增量措施,狠抓预算收支管理,加强重点领域保障,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力服务保障全县高质量发展。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收入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05万元,同比增长5.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397万元,同比增长6.7%,税收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比38.6%;非税收入完成5408万元,同比增长5.4%,非税收入占比61.4%。
2.支出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164625万元,同比下降5.7%,减少997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865万元、国防支出170万元、公共安全支出6188万元、教育支出16880万元、科学技术支出143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5742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14万元、卫生健康支出940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13402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8407万元、农林水支出2591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15213万元、资源勘探信息支出419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914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4314万元、住房保障支出6136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3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493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262万元、债务发行费用支出8万元。
3.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805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152332万元、债券转贷收入7817万元、上年结余4998万元,收入总计173952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4625万元、上解支出4206万元、债券还本支出648万元、调出支出658万元,支出总计170137万元。预计结余3815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政府性基金本级预算收入1689万元,同比下降75.4%,减收5167万元。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369万元、上年结余4432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25500万元、调入收入658万元,收入总计34648万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4978万元,同比增长14.5%,增加1892万元。加上上解支出36万元、还本支出15000万元,支出总计30014万元。预计结余4634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上级补助收入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支出4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10833万元,较上年增收357万元,增长3.4%。其中:本级征缴6631万元、中省财政补助1137万元、县级财政补助2900万元、利息收入9万元、转移收入156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1700万元,收入总计1253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1579万元,较上年增支1090万元,增长10.4%。年终预计滚存结余954万元。
(五)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底,地方政府法定债务余额94141万元。其中:一般债券余额49041万元,专项债券余额45100万元,债务规模适度,风险总体可控。
(六)“三保”执行情况
2024年“三保”支出63858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8449万元、保工资42228万元、保运转3181万元。
由于省市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收支平衡及结余结转等最终数据会有一些变化。待决算最终批复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二、2024年财政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以县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算好民生“账本”,确保“大账”有力度,“细账”有温度,全力保障落实好我县六大民生实事,以高水平、高效率财政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培植财源、壮大财力,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在“开源”上找思路。加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继续巩固光伏、风电企业,54个重点项目、小寺庄煤矿复产以及风光产业等重点税源挖潜力度,做到巩固基础税源,壮大优质税源,不断培育新增税源,进一步将招商引资质效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转变为财政收入。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理念,积极召开财税联席会议,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确保各项收入及时入库。在“盘活”上做文章。加大国有资源资产和存量资金等盘活力度,探索“闲置存量”变“优质增量”新路子,全年共盘活资产2816万元,盘活存量资金978万元。在“争资”上出实效。抢抓政策机遇,与上级财政部门保持经常沟通,及时掌握政策信息,做到早动手、早准备,以资金争取增强投资活力。全年共争取资金188022万元。
(二)适度加力、提质增效,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严审细核挤水分。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政府投资项目的职能作用,持续加大投资项目成本控制力度,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水平。2024年完成项目预算评审97个,送审金额55204.13万元,审定金额49639.20万元,审减金额5564.93万元,审减率10.08%。赋能加码优环境。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将支持产业发展和市场主体引育作为财源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我县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建设。全年共计完成采购项目151个,总预算金额19383.04万元,中标金额18976.51万元,节约预算资金406.53万元,其中面向中小企业的中标金额17148.24万元,占比90.4%。全力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提速扩面稳投资。管好用好专项债券,持续做优做实项目储备,稳步推进专项债券发行工作,全年发行专项债券资金25500万元,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争取增发国债资金3820万元,用于支持我县南河滩片区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和黄龙县马黄沟、东沟、马家沟排洪渠建设。厚积薄发强动能。优化协同保障机制,加力支持黄龙智创原与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对接联通,推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深度融合,投入168.88万元用于落实企业创新激励和奖补政策,全面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稳步扩能撬动力。投入613万元支持330KV汇集站及新能源项目加快建设;投入338万元,支持以生态产业园区为核心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的构建,全力保障市级三星级工业园区创建。协调融合促发展。积极投入财政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29.55亿元保障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因地制宜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公寨沟水库完工通水、G242县城过境线建成通车、新能源充电基础设施持续优化、配套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完成等,全力保障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县申报,切实夯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安排各级财政衔接资金8059.40万元,实施产业发展类、基础设施类等项目95个;投入3955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5万亩;落实“4+X”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奖补资金,不断补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短板,助力农民增收;投入3000万元,系统推进粮食单产大面积有效提升,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及时足额发放惠农补贴,2024年共发放各类惠民惠农补贴51项,涉及资金8717.74万元,惠及群众139350人次。
(三)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稳就业“再发力”。投入1064万元就业补助资金,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能,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多维度、立体化支持脱贫人口、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康黄龙“强根基”。投入9407万元支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国家卫生城镇复审和国家基层中医药示范县创建等,助力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第一道防线。社会保障“有温度”。投入1835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救助、养老、优抚优待等,大力支持“融救助”三级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事业“精灌溉”。投入16880万元用于学校公用经费、校舍安全保障、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等方面,切实提高教师待遇,大力保障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核查验收工作。文旅产业“更出圈”。投入6536万元用于首位产业培育、“三馆”免费开放补助、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补助、旅游产业奖补及旅游产业贷款贴息、县域旅游基础设施的维修维护等,全力支持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创建。生态建设“亮底色”。投入13402万元全力实施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示范项目,加快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实施,助力大气污染治理,切实扛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财政担当。直达资金“加速度”。完善直达资金工作和管理机制,确保直达机制运转有力、有序、高效。全年直达资金下达27832万元,支出金额24041万元,支出进度86.4%。平安建设“更给力”。投入9528万元支持做好公共安全、食品药品监管、公共卫生、农产品质量监管、防汛、应急救灾等重点工作,全力保障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知微见著、坚守底线,筑牢高质量发展防线。切实兜牢“三保”底线。担负起“三保”保障主体责任,始终把“三保”摆在最优先的位置,建立范围明晰、标准明确、动态调整的“三保”清单制度。加强财政运行风险分析研判,科学精准做好库款调度保障工作,防范基层运行风险。切实落实债务化解责任。坚决扛牢债务化解政治责任,抢抓政策机遇,紧扣中央增量政策利好,全力争取2024年置换债券资金支持,大力缓解我县债务化解压力,腾出更多资金用于保民生、促发展;严格按照融资平台退出计划,实现黄龙县林业综合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隐性债务清零。
(五)深化改革、练好内功,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深入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加强财政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要求,持续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将“三保”预算、财政专户管理资金(教育收费)融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不断提升预算管理科学化水平。强化财政管理。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坚决落实过紧日子思想,印发《进一步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若干措施》,严控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2024年“三公”经费较上年下降5.7%,切实推动党政机关做到厉行勤俭节约,真正将过紧日子落到实处。抓实财会监督。建立黄龙县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成立黄龙县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领导小组。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殡葬、会计信息质量等领域,扎实推进全县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有力维护财经纪律。推进财政法治建设。开展年度述法,加大新会计法等普法宣传教育力度,提升财政干部依法履职的意识和能力。制定执法事项目录清单,加强合法性审核,提升行政决策法制化水平。加强绩效管理。积极提炼经验做法《“三轮驱动”打造“财会监督+绩效评价”深度融合新模式》。按照“统一安排、分头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开展绩效自评,对基础建设、教育、民生等12个项目进行重点评价,涉及资金14049万元,占全县项目支出的10.7%。对住建局、农业局、白马滩镇政府三个部门进行整体评价,涉及资金46715万元,推动绩效评价走深走实。抓好党的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依托“财政大讲堂”,继续开展“三比三强”主题活动,扎实举办党纪学习教育读书班。持续抓好干部业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和“亮、学、赛、督、治”行动,用心培育“能写、能算、能讲、能干”的“四能”财政干部,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综合能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扎实推进“财韵清风”廉政建设,持续强化作风建设,不断推动财政部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奋进。2024年,财政部门拿出了勇立潮头的心境、饱满充沛的干劲、敢打硬仗的拼劲,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接受了一次次洗礼,在爬坡过坎中攻克了一个个难关,在谱写新篇上推动了一件件大事要事。
2024年我县超额完成财政收入5%的目标,财政总决算、部门决算、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被评为市级优秀格次,国有资产报告编报工作受到了市局的通报表扬。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县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部门担当实干、奋发有为的结果。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财政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一是我县财政收入总量偏小,一次性非税收入基数较高,后续挖潜有限,实现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二是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在保障“三保”、乡村振兴、生态环保、防范化解债务支出的同时,随着退休人员增加和养老待遇提标,我县社会保险基金缺口日益加大。对此,我们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三、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25年,根据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我县2025年度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加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支持扩大有效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助力经济回升向好,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打牢“十五五”开局基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黄龙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2025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如下: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预计9240万元,比2024年预算执行数增长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预计120465万元,上年结转3815万元以及提前下达的专项资金644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39964万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2025年安排总支出139964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5409万元、上解支出2886万元、一般债券还本支出1669万元。
财政收支按照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首先保障“三保”支出及债务化解;其次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保持乡村振兴衔接、农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再次全力保证全县重点工作及民生工程的资金需求。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13540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941万元、国防支出73万元、公共安全支出5814万元、教育支出15517万元、科学技术支出88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2364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99万元、卫生健康支出8997万元、节能环保支出2514万元、城乡社区支出14462万元、农林水支出28213万元、交通运输支出5298万元、资源勘探工业信息等支出8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10万元、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支出678万元、住房保障支出7322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348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862万元、预备费14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1429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预计3000万元,加上上年结余4634万元,提前下达的上级资金47万元,收入总计768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安排7681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上级补助收入3万元,支出安排3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2025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计完成12753万元,较上年增加1920万元,增长17.7%。其中本级征缴6779万元,中省财政补助1247万元,县级财政补助4614万元,利息收入11万元,转移收入102万元。加上上年滚存结余954万元,收入总计13707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2460万元,较上年增支881万元,增长7.6%。年终预计滚存结余1247万元。
(五)政府债务预算
2025年,安排到期债务本息合计4333万元。其中:2025年一般债券到期本金1669万元,到期利息1429万元;专项债券到期利息1235万元。
(六)“三保”预算
2025年,安排“三保”支出66412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19625万元、保工资44160万元、保运转2627万元。
根据预算法规定,预算年度开始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预算草案前,可安排下列支出:上年度结转支出;参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必须支付的本年度部门基本支出、项目支出;法律规定必须履行支付义务的支出,以及用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处理的支出。根据上述规定,2025年县级预算正式批复前,县财政根据实际需要,已经提前下达部分工资、运转经费及民生项目。
四、2025年财政重点工作
2025年,财政部门将认真贯彻县委决策部署,落实本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和审查意见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做优增量、盘活存量,小钱小气、大钱大方,管理挖潜、花钱问效,防范风险、严肃纪律,更加有效将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财政智慧和力量。
(一)坚定政治方向砥砺奋进,在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新实践中彰显财政底色。聚焦“强引领”。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进一步完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链条贯彻落实机制,形成不折不扣抓落实、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强大合力。全面落实党建责任制,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提高“三会一课”质量,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聚焦“强素质”。巩固拓展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依托“财政大讲堂”、专题培训等方式,全面提升财政干部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
(二)强化系统观念协调联动,在统筹资源、挖潜增效的新作为中提升保障效能。内育外引推进财源建设。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倒排工期、细化举措,加强财税协同,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动态研判收入形势,加快培育拓展新税源,积极开源挖潜增收,不断优化收入结构,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压实主体责任,强化资产管理,多层次推动资产盘活。统筹政策大力提振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按照政策要求,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让居民手头有更充裕的资金,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更好统筹“两新”政策,推动补贴快拨快享;支持发展文化旅游消费,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壮大银发经济、夜间经济,释放更多消费潜能。聚力攻坚扩大有效投资。围绕谋划储备积蓄动能、延链补链扩大增量、壮大产业提升质量,全力保障县级55个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争资力度,谋划储备一批高质量项目,争取更多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和试点示范项目。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时跟踪,实现项目分配、资金下达、使用进度等全流程监控。
(三)聚焦发展蓝图抓主抓重,在政策集成、搭桥铺路的新征程中助推富民兴财。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统筹就业专项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力度。支持“四好”教育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严格落实“两个只增不减”,大力保障教育领域“四大工程”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推动基础教育巩固提高、职业教育提质培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更加平衡。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扎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深化社会临时救助,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支持发展“银发经济”,大力保障全省旅居养老示范县创建和婚俗改革实验县试点评估验收,推动公益性公墓、龙湾公墓二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切实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推进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支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支持做好公立医院改革、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切实保障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支持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文旅产业链群建设,深入开展文旅产业赋能城市更新行动,支持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创建工作。通过财政奖补支持政策,梯度培育特色鲜明、业态多元、服务一流的民宿集聚区。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支持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力保障粮食安全,落实农业补贴政策,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优化衔接资金投向,大力发展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助力产业振兴。加快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危旧房改造等,大力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推进“一键直达”惠民生。切实做好直达资金管理,加强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坚持系统施治持续防范,在精准施策、更可持续的新阶段中树立底线思维。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基层“三保”工作的意见》,履行好主体责任,形成保障合力,严格按照“三保”清单保障项目和标准,足额编制“三保”预算,强化预算约束,加强“三保”运行监控,严防“三保”风险。持续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树立底线思维,坚持在化债中发展、在发展中还债,强化债务管理,细化工作措施,精准施策,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严防新增隐性债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实现地方债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匹配的良性循环。
(五)围绕重点改革合力并进,在既抓创新、又立根基的新格局中加强财政管理。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建立健全能增能减的资金安排机制,打破支出固化格局,规范财政资金分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公共财政预算编制体系,增强财政统筹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财政资源与预算统筹。探索强化政府全口径收支预算管理,加大四本预算、专项资金统筹力度,构建有保有压、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落实过紧日子。认真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腾出更多财政资源用于保障重点领域,让有限的财力发挥出更大效益。2025年“三公”经费安排330万元,下降0.3%。持续深化政采营商环境。不断探索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优化政府采购服务,持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有效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竞争有序的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预算评审工作机制,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和运行监控,加大对重大项目的评价力度,强化评价结果应用,通过预算绩效评审树牢“花钱必问效”理念。着力提升财会监督效能。完善财会监督协调工作机制,健全财会监督机构,提升监督能力,选优配强人员力量,积极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夯实财政运行基础,认真组织专项监督检查,保障资金安全,全面提升监督质效。
兴财举政扬帆起,笃行不怠谱新篇。各位代表,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法律监督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思维、更创新的方法、更严实的作风,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奋发进取,为黄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