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财政信息 / 减税降费 / 正文

“税即视”提升耕地占用税管理水平

“依托‘税即视’系统,我们在税务地图上任意点击一地块,弹出的可视窗口即可详细展示该地块的土地性质、面积、占地企业和耕地占用税缴纳情况等信息。”近日,在国家税务总局黄龙县税务局,税政二股股长王雪玲指着“税即视”中一张清晰的卫星影像地图对记者说。

据了解,“税即视”是一个基于电子地图的税务管理工具,全称税务地理信息系统。它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影像给纳税人“拍照留影”,清晰直观地展现纳税人位置、纳税人规模的可视化空间,方便税务部门运用税收大数据对财产行为税中的房产、土地实现精细化管理。

黄龙县税务局坚持“用数据、堵漏洞、防风险、增效能”工作策略,以数据深度应用为核心,打造“以图管税”智慧税务新模式。2024年以来,以耕地占用税为小切口,拓展“税即视”创新应用场景,通过开展耕地占用税“图景式”管理试点,进一步强化税源监控,降低管理风险,实现耕地占用税精准化监管。前不久,黄龙县税务局被国家税务总局“税即视”项目组确定为全国税务系统第一批开展耕地占用税“税即视”创新应用试点单位。

以图聚数 绘就税源一张图

黄龙县地处陕西省延安市东南缘,是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境内耕地、林地、草地覆盖面广,优良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入驻。

黄龙县税务局副局长王志平介绍,由于此前缺乏全面土地资源数据,部分项目存在耕地占用税用地类别不清、权属责任不明晰等问题,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此,黄龙县税务局探索打造耕地占用税“税即视”创新应用场景,强化税收治理,促进精准监管。为全面采集土地数据,依托《延安市财政局等六部门转发陕西省财政厅等六部门关于建立健全耕地占用税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交换工作机制的通知》精神,向县政府作出专题汇报和建议。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黄龙县税务局牵头成立“税即视”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在全面梳理“以地控税”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多次前往自然资源和林业局沟通协调,获取到全县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

按照“数据接入—地图验证—优化调整”工作思路,工作专班结合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将原始数据的86万个图斑数据、200多万个字段加工整合成耕地占用税矢量数据的5.9万块图斑,按照土地种类进行分类着色并完成数据加载,建立“土地种类矢量图”,实现国土地籍调查数据在“税即视”平台的整合利用,一图展示耕地占用税税源。

记者看到,该局在土地占用底图上加载审批占地图层信息,对每一个地块图斑都详细标有地块的土地类别、面积、占地时间等,通过设定的项目能快速查询某一地块的土地信息和耕地占用税缴纳信息。

按图操作 风险防控一体化

“尊敬的纳税人,贵公司现有耕地占用税税收风险提醒,请进行自查整改。”黄龙县隆飞绿电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刚刚收到一份报告单,报告单上详细列示了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信息,并提供自查和应对指引。“税务部门及时推送税费风险事项的具体内容和自查方法,让我们纠正问题,防范涉税风险。”隆飞绿电公司负责人说。

温馨提示的背后,是黄龙县税务局依托“税即视”平台,通过“一图两端”实现对耕地占用税的“图景式”管理。“一图”指的是税务地图。利用税务地图各项工具,实现重大建设项目、重点税源用地信息落图,建立起土地种类矢量图,实现耕地占用税“图景式”“全周期”监管。“两端”指在税务人端,实现纳税人占地种类和单位税额的一键查询,以及耕地占用税的智能计算;在纳税人端,根据自然资源部门共享的数据,实现纳税申报表预填功能,有效降低纳税人数据录入误差。

在“税即视”推广中,黄龙县税务局建立耕地占用税风险模型,利用“图景式”管理AI智能识别地表附着物,建立应申报未申报(或未足额申报)耕地占用税风险模型;运用“税即视”进行耕地占用税疑点扫描,建立临时占地耕地占用税退税提醒风险模型;运用“税即视”进行耕地占用税疑点核查,建立改变土地用途未按规定申报缴纳耕地占用税风险模型。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土地,他们分别加载适用单位税额,结合占地面积自动计算,或者手动框选计算应缴耕地占用税,与用地人耕地占用税申报信息进行实时比对,实现风险疑点从发现、应对到复核的闭环式管理。

2024年以来,黄龙县税务局通过税务地图占地图层信息与系统申报数据比对分析,发现15处耕地疑似被非法占用,查补耕地占用税531万元。

黄龙县税务局局长吴思德表示,将把“税即视”在耕地占用税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拓展运用在其他税种管理中,实现“依托一个平台,接入不同数据,联动多个税种”的管理新模式,提高税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