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 / 正文

黄龙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黄龙县十八届人大

二 次 会 议 文件


黄龙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8年1月17日在黄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局长 杨凤军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研判县域经济发展态势,稳增长、优结构、挖潜力、惠民生,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5亿元,增长8.2 %,一产4.97亿元,增长4.8%,二产1.13亿元, 增长9.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12%;三产8.9亿元,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22.08亿元,增长33%;地方财政收入7203万元,增长26.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2亿元,增长7.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79元,增长9.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62元,增长9.8%。

——城乡统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强基础、促产业、聚人口、惠民生”的总体要求,立足黄龙生态资源和核桃、中蜂等产业优势,依托生态建设“零污染”和对污染的“零容忍”为前提,以打造黄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为愿景,强力推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2个重点镇共实施建设项目15个,完成投资64315万元。其中:石堡市级重点镇实施项目8个,完成投资61580万元;白马滩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7个,完成投资2735万元。7个新型农村社区实施项目29个,完成投资4253.2万元。

——农业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产业转型年,按照“三抓一去一促”发展思路,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主导产业开发提速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核桃产业奖励扶持政策,新增示范园5000亩,低产改造园3万亩,新建改建8家核桃精深加工厂。二是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14.2万亩,其中玉米面积8万亩(实施玉米革命,去除重点区域面积3.6万亩),高粱1.27万亩,豆类2.29万亩。三是把苹果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全力培育发展,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广应用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升苹果产业整体管理水平,新增矮化苹果2810亩。四是烤烟生产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种植面积1500亩。五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方式发展中蜂产业,建成无量峰谷等9个中蜂产业扶贫基地,养殖规模达到88130箱,全县共发展中蜂养殖户1634户,100箱以上养殖场(户)134户,中蜂养殖合作社5个,中蜂养殖协会6个,培育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六是畜牧业发展初成规模,全县牛存栏13933头、出栏6957头,生猪存栏20863头、出栏22532头,羊子存栏11704只、出栏5604只。七是把特色养殖业作为农民致富新途径,养殖七彩山鸡存栏28.2万只,实现种鸡对外供应76.2万只,建成梁家河万只七彩山鸡观光园,大闸蟹养殖面积425亩,共建塘110个,投放蟹苗4300斤。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包装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深度,进一步充实了项目库。二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四制”(“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管理,实施了招商引资项目(预)评审机制,继续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严格项目跟踪督查。2017年我县实施重点项目61个,其中:续建项目18个,新开工项目43个,已完工29个。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完成了城区杆线下地一期和二期、人行步道改造、吉家河片区道路、黄山局危旧房改造基础设施、城区数字化城管等项目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西社区棚户区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印刷厂商住楼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完成水土保持、新增小型农田水利、三岔矮化苹果基地建设、林业重点工程、治沟造地、贫困村退出道路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瓦子街村和梁家河等旅游乡村建设、油用牡丹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城区供水管网工程、通村公路完善和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17年我县签约29个,金额58.7035亿元。其中:合同13个,金额26.728亿元,同比增长3.7%;协议16个,金额31.9755亿元,同比增长14%,实际总到位资金19.2127亿元,其中省际资金12.0733亿元,省内资金7.1394亿元。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共完成各类营造林2.91万亩。治沟造地881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2平方公里。“3+1”城市创建有序推进。

——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黄龙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黄龙山4A级旅游景区和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省级旅游示范县创建深入推进,制定了《黄龙县旅游标准化工作指南》《黄龙县旅游业术语》和13项旅游行业服务规范,县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成,城区、无量山、龙湖、瓦子街游客服务中心、沙地摩托车游乐园项目投入运营,6处游客驿站投用。树顶漫步、锦绣黄龙、麦豹森林欢乐谷、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三期、无量山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白马滩镇被评为省级旅游特色乡镇,张峰村、乱麻科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智慧旅游一期建成,旅游信息服务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旅游标识标牌、游客咨询、投诉等设施服务功能得到提升。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世界旅游文化传播使者精英赛、农林卫视“醉美乡村大舞台”走进黄龙、首届黄龙房车旅游大会、第二届徒步大赛、“冰雪节”、“红叶知秋”旅游文化节等系列活动。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G242线旗杆庙越岭段改建和曳崾路、崾太路、苜柳路等62.3公里县乡村道路建成通车。通村公路完善工程、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小寺庄至洛川四级公路改建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城东美食城、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看守所、北门综合治理、物流试点项目、白马滩LNG加气站、无量山龙文化博物馆和碑廊建设工程。第二小学、全民健身运动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暨老年公寓主体建成。人行道提升工程、算子村油气综合站、生态酒店、农产品仓储收售中心、党校维修改造、妇幼保健院、科技馆陈列布展建设、疾控中心改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水磨坊托幼一体幼儿园投用。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举行。完成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次地名普查任务。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启动。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631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298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总之,2017年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速,同时也应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抗灾能力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农民持续增收受限;城乡建设资金短缺,统筹城乡发展任务依然繁重,以交通路网为主的城乡基础设施整体落后;生态旅游起步晚,服务业规模小、品质不高,整体质量和效益尚未充分显现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之年,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当前省市县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稳中求进,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对标找差距,围绕生态旅游,切实在做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缩短城乡差距上下功夫,实现追赶超越。

主要预期目标:全县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三、2018年主要工作

(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1、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加快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展观光园、采摘园等特色农业旅游,积极开发农林特旅游产品,不断促进农旅融合,以旅游引领农业产业,以农业产业促进旅游发展,推动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

对全县核桃园进行分类管理,提质增效,完成示范园建设5000亩,低产园改造2万亩。加强核桃耐寒新品种和防冻措施的研究与推广,着力破解核桃防冻难题,切实发挥核桃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工干核桃5000吨。巩固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成果,加快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建设速度,新增苹果10000亩,完成6个市级百亩苹果示范园和1个万亩示范区建设,实施陕果集团万吨冷(气)库、产销服务中心和苗木繁育基地建设。继续加大中蜂产业扶持力度,巩固提升9个中蜂产业扶贫基地建设,实施蜂蜜产品研发基地和国家级成熟蜜生产基地建设,力争实施蜂蜜酒、护肤品加工厂建设。依托丰富的林特资源,积极开发香菇、羊肚菌、松茸菇、黑木耳等林特产品,广辟群众增收途径。围绕粮食就地转化和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牛存栏13800头,生猪存栏20300头,羊子存栏11600只。新增万只七彩山鸡养殖场2处。大闸蟹养殖430亩。巩固提升“三品一标”基地建设成果,新增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7个,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认定。完成6个“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专业村、1个专业乡镇建设,结合“多彩黄龙”和旅游乡村建设,在旅游精品线路和主要公路沿线,规模化发展油葵、芍药、牡丹等经济花卉作物,建设一批集生态采摘、休闲观光、科普培训、摄影采风为一体的游客体验园区。

2、深化“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发挥知名农企管理、技术、市场等资源优势,加快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量化等,整合农村土地、资金、人力等要素,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村规模,将土地流转、农民进城、镇村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实现配股经营、持股分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年内新发展市级示范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10个,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职业农民、力争培育市级龙头农业企业2家,积极探索建设田园综合体。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1、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包装一批关系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辐射力强、关联度高的项目,超前开展项目评估、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超前完备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能评、稳评等各项前置手续,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照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增强部门参与项目争取工作的责任感。

2、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5个,项目总投资约69.75亿元,2018年度计划安排投资31.8亿元,其中:续建项目24个,计划完成投资11.2亿元;新开工项目31个,计划完成投资20.6亿元。

交通建设做好榆蓝高速延长-黄龙、黄龙-蒲城段和韩黄高速协调保障工作,完成通村公路完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瓦永路(小寺庄-洛川界)建设,开工店子河至小南沟三级公路改建、迎宾大道建设、白胡路(白马滩-胡家湾)通村道路建设,逐步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新能源建设 立足我县新能源资源和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新能源开发准入“门槛”、退出“淘汰”、合作共赢、建设地注册企业等制度,持续扩大新能源建设规模和有效保障电量接入消纳。完成国电投崾崄50MW风力发电站一期、大唐红石崖50MW风力发电站一期建设,力争国电投崾崄50MW风力发电站二期、国电龙庆崾崄旗杆庙50MW风力发电站、隆基30MW光伏扶贫二期、330KV输变线路、110KV变电站等项目开工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设施和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发展。完成“一河两岸”流域治理、城区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建设。建成全民健身运动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暨老年公寓、法院审判法庭。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气象局业务技术辅助用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白家塬塬面保护工程、吉家河新区供水工程等项目建设。

生态旅游建设以创建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为目标,充分利用黄龙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特色文化与生态休闲相融合的旅游发展之路。加快推进树顶漫步二期、锦绣黄龙、无量山景区三期、无量山游客服务中心、城区游客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旅游乡村、麦豹森林欢乐谷等项目建设。全面提升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能力,打造一批乡村精品酒店、民俗客栈。依托“踏青节”、“避暑节”、“红叶节”、“冰雪节”等四季旅游节会活动,策划举办采风摄影、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等活动,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平台,加大旅游宣传营销,扩大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打响黄龙生态旅游品牌。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宜居环境。

以创建省级生态县和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成果为抓手,持续推进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各类营造林2万亩、治沟造地2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4900亩,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严格落实“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等红线规定,公布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节水、节电、减排等工作措施,积极推广节能产品。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320天。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建设。

坚持常规招商和节会招商相结合,强化招商项目策划,在确保国防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严把招商项目选择关口,杜绝招商引资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预)评审机制和审批手续代办制度,推行领导包抓,健全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全力做好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及各项前期工作,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完成科技馆陈列布展、黄龙山林业局危旧房改造小区幼儿园、第二小学、职中驾校汽修基地、义务教育城区配餐中心建成。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和卫生监督等公共优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能力。完成人行道提升工程、算子村油气综合站、生态酒店、农产品仓储收储中心、党校维修改造、县妇幼保健站维修改造、疾控中心改扩建。纵深推进西安市中医院与县中医院对口协作,开发中医养生茶,深度发展蜂疗、针灸、膏方、理疗等中医特色疗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药品牌。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继续做好“文化三下乡”惠民演出工作,深入开展“3+1”创建工作,持续做好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

(六)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扩大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等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困难救助、慈善救助、残疾人保障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切实解决农村“三无”和城镇“三零”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力争康复中心开工建设,稳步推进生态养老服务示范县创建,实现养老服务公司规范化运作。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会议精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追赶超越,为全面建设“生态富饶、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生活富足”的新黄龙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