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县十八届人大
四 次 会 议 文 件
黄龙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20年5月20日在黄龙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局长 都彦峰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绿色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带动、统筹城乡、全面小康”发展战略,科学研判县域经济发展态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紧抓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县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八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一)县域经济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8.67亿元,增长8.1%,非公经济占GDP比重34.1%;固定资产投资25.9亿元,增长29.8%;地方财政收入9151万元,增长6.4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22亿元,增长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456元,增长7.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862元,增长9.9%。
(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4+X”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一是核桃产业提质增效明显,完成核桃示范园提标建设5741亩、低产园改造21080亩;二是苹果产业后整理强力推进,新建园1.2万亩,建成4.0选果线1条、冷气库5250吨、直营店2家、品牌授权店2家;三是中蜂产业向高质量迈进,中蜂养殖达到9.1万箱,建成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30个,培育蜂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个、中蜂养殖合作社5个,“故宫·黄龙坊贡蜜”商标申报成功,荣获“全国蜂业优秀之乡”称号;四是粮食生产稳步推进,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8万亩,其中玉米面积8.6万亩,豆类2.2万亩,马铃薯1.4万亩;五是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县牛存栏12125头、出栏6280头,生猪存栏22038头、出栏25025头,羊子存栏12013只、出栏6024只;六是特色产业遍地开花,群众脱贫致富根基逐步形成。建成4个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达到1万亩;发展蔬菜8218亩,香菇45万棒,羊肚菌156亩,设施农业177亩,大闸蟹461亩;七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再取佳绩,认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科技型企业4家,申报家庭农场16个、示范合作社7个,新增电商经营点25家,培育职业农民252人。荣获“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称号。建成乡镇电商服务站7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批。
(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建设成效日益显著
一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策划、储备、申报了城市补短板、老旧小区改造、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等一大批重点项目;二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落实招商引资项目(预)评审机制和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实施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54个,完成投资15亿元。
(四)基础建设稳步提高,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1、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严厉打击整治违规违建,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延黄、黄渭高速全面开工建设,242国道县城过境线项目完成建议书编报。后街拆迁顺利完成,264户棚改、164户避灾移民搬迁安置房分房到户。完成了户表改造、大坪城市便利加油站、博物馆布展、印刷厂商住楼、法院审判法庭、民兵训练基地、客运站改造等建设项目。
2、农村基础逐步改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7个“美丽乡村、文明家园”、7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完成对标建设,改造户厕2500座。完成了大旗路、石河路、白胡路改建、洛窑科-店子河段防洪工程、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10KV及以下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等项目建设,梁家河旅游乡村二期、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项目进展顺利。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部竣工,25个行政村实现4G网络和宽带网络覆盖。
(五)招商引资持续发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积极参加丝博会、厦洽会、农高会、进博会等各类展会,充分推介黄龙招商项目、投资环境,吸引企业和客商投资,成效显著。全年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77.48亿元。其中合同项目10个,金额26.6亿元,协议项目12个,金额50.8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3.4亿元,中华蜂城、风车小镇、风力发电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县域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六)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开展四大保卫战,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河长制落实到位。城区雨污分流改造1.88公里,铺设乡镇污水管网30公里,16处镇村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用。完成了石堡河一河两岸和南沟河流域治理、5000米无量山污水管网、加油站双层罐及油气回收改造、城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项目建设,拆改燃煤锅炉16台,重点河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各类营造林4.65万亩、乡村道路绿化76公里、绿色廊道14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2平方公里,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国家园林县城通过国家复检。
(七)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示范创建有序推进
省级旅游示范县授牌,白马滩镇被评为“陕西省旅游特色名镇”,神玉村被评为“陕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锦绣黄龙、全民冰雪运动乐园、科技馆对外开放,完成了喷泉观景平台、瓦子街战役纪念馆改造、智慧旅游二期、游客服务中心建设,企恒连锁酒店、国际风车小镇、非遗博物馆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了“黄龙过大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旅游美食技能大赛、红叶节、森林冰雪节系列活动、65KM超级越野跑、弹弓王争霸赛、自行车越野赛、滑轮公开赛、越野滑雪公开赛等文旅体育节庆活动,弥补了冬季旅游短板,持续掀起黄龙生态旅游热潮。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发展成果惠及全民
1、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完成了白马滩幼儿园改扩建、职中驾校汽修基地、黄中教学楼主体建设。中医院二乙创建成功,县医院二甲创建和综合住院楼改扩建项目加快推进,县医院、中医院分别与唐都医院、陕中医药大学附院建立对口支援帮扶关系。实施了创业孵化大厦、生态农业园区孵化基地、食品小作坊园区建设,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善的就业创业保障。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3座城市桥梁、5处城区卫生水直饮点投用。电影《野人》杀青、歌曲《多彩黄龙》发布,举办消夏文艺晚会20场。率先在全省实施国家卫生乡镇全覆盖创建。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县”称号,“七五”普法全面铺开,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创建通过省级核验,“无黑无恶县”创建稳步推进。
2、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出台了巩固贫困退出成果十条措施、产业发展基金和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建成农村区域养老服务中心5个、农村幸福院6个,累计发放城乡低保、抚恤补助等各类救助金3049万元,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3965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657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2019年县域经济保持了健康平稳增长,但全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乡村振兴任务艰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产业链条短、产业结构不合理,产销对接不畅,农民持续增收受限;城乡建设资金短缺,基础和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还不高;生态旅游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规模小、品质不高,综合效益未充分显现。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着力做强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实现“十三五”圆满收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定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
三、2020年主要工作
(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着力推动三农工作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4+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抓好“前管理”提质、“后管理”增效,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兴旺。
1、苹果产业抓升级。加快现代果业技术推广,完成苹果标准化建园1万亩,百亩矮化示范园4个,积极引进中省知名企业,聚焦分级分选、冷藏冷链、储藏包装、品牌打造、营销推介,实现全产业链增效增收。促进龙头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设冷库、智能选果线、直营店、品牌授权店。加快生态农业园区、现代果业商务中心、果业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建设。
2、核桃产业抓加工。完成示范园提标建设5000亩,低产园改造1万亩,深化与江南大学合作,培育集产品研发、精深加工、仓储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带动核桃产业增质增值。发挥干果公司、乡镇核桃加工厂作用,提升脱皮分选、加工储藏能力,提高干果加工率。
3、中蜂产业抓品牌。依托中蜂产业专家工作站,强化培训指导,提升品质,年产优质蜂蜜1500吨以上。以打造全国中华蜂蜜集散地为目标,完成中华蜂城一期建设,发挥“故宫·黄龙坊贡蜜”商标品牌效应,使更多“黄龙蜂蜜”冠名销售。
4、药材产业抓规模。编制中药材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新增中药材1万亩。强化与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同仁堂等校企合作,加快中药材小镇和2个千亩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科普馆、植物馆、育苗基地建成运行,建成集展览科普、育苗研发等功能为一体的中药材产业园区,力争“黄龙山连翘”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
5、特色产业促旅游。鼓励引导群众因地制宜扩大大闸蟹、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大闸蟹500亩、羊肚菌200亩、香菇木耳100万棒、蔬菜1万亩、金丝皇菊100亩。紧抓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机遇,加强县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黄龙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等新业态,彰显黄龙生态符号,加速农旅融合发展。
6、全县农业强生态。巩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建设成果,推动农业精细化、高效化、绿色化发展,启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县创建,加快3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机肥厂、智慧农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推动有机农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实现农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
(二)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促进投资带动增长
坚持把推进项目、扩大投资作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抢抓国家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逆周期调节和补短板政策取向机遇,做好项目包装策划,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到国家和省、市盘子。稳步推进重点项目开复工建设,发挥其稳投资、促增长“压舱石”的作用,2020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68个,总投资41.6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36亿元。
1、交通建设全力推进。全力做好高速公路建设服务保障,年内黄蒲高速建成通车,力争黄龙至铁龙湾段建成通车,黄韩高速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改善现有道路通行能力,确保圪崾路、242国道县城过境线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逐步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2、工业建设再掀高潮。立足我县新能源资源和发展规划,持续扩大新能源建设规模和有效保障电量接入消纳。黄龙中电投崾崄一期、二期共100MW风电、国电龙庆50MW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力争完成50MW分布式风电、三岔100MW平价光伏电站、三岔110KV和崾崄110KV输变电站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小寺庄煤矿公司洗选煤厂和煤矸石砖厂早日建成投用,为我县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
3、城乡建设优化提升。始终把推进项目、扩大投资作为城乡建设发展的强力引擎,重点抓好西山片区老旧小区改造、中心街商住片区开发、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海记沁园小区、龙泽福地小区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城关35KV变电站搬迁、自行车漫道、杆线下地三期、农网改造、龙城花韵等项目,加快布局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加快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新民风示范村建设,持续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提升城乡共建共治水平。
4、生态旅游提质增效。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目标,构建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旅旅游发展格局。抢抓高速公路通车机遇,加快推进神峪川、瓦子街烈士陵园3A级旅游景区创建和无量山3A级景区、黄龙山4A级景区、龙城新天地整改提升,实施中华蜂城、夏冬令营基地、东南山红色教育基地、冰雪运动学校等项目建设,完成冰雪运动乐园二期建设。启动石堡镇省级旅游特色名镇和苜渠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全面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旅游业复苏回暖,持续巩固“四季游”旅游品牌,研究制定分类扶持措施,积极开展旅游促销推介活动,充分释放消费市场潜力,打响黄龙生态旅游品牌。
(三)加快引导绿色发展,着力提升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提升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严格执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深化落实“河长制”,实施退化林修复2万亩。完成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圪台乡生活垃圾填埋场和2044户农村改厕建设,实施城区次干道雨污分流、跨河段污水管网改造、澽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塬面保护、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全面打赢“四大保卫战”,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县推进项目,强力推进“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膜提效、控水降耗”四项措施,构建土壤保护防火墙”。坚持“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进一步消减污染物排放,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上年。
(四)全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
围绕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彻底消除办事“中梗阻”现象,持续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成长。坚持常规招商和节会招商相结合,抓住节会、展会、商会等平台,广泛开展全领域、全行业、全链条招商,严格落实招商引资项目统一交办制和县级领导包抓制,综合协调解决项目落地建设事宜,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落地率。全力做好招商引资合同项目的协调推进,加快协议项目转化,争取早日落地建设,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五)加快社会事业建设,着力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加快扶贫项目实施,全面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强化农村、社区、学校等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建设,加强学校等重点场所消毒消杀,为复学复课提供安全环境。加快黄中教学楼、麻地湾幼儿园、县医院住院楼改扩建、便民服务市场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推进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社区教育试验县创建,启动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持续推动教育改革、医疗改革,强化校际、院际合作,推进教育质量、治疗服务再提升,推进健康细胞、健康城市慢性病示范县创建。挖掘弘扬黄龙特色文化,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卫健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繁荣农村文化。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加快推进消费经济结构升级,加强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建设,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建成投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养老、医保、失业保险等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千方百计稳就业,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残疾人保障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保持地方经济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切实推进双拥工作。加快培育特色化文旅康养服务和产业发展,推动国家养老示范基地创建。扎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持续做好国家法治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持续加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力度,建设“平安黄龙”。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劲头,为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同全省全市人民同步够格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表一 | ||||||
黄龙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计划(草案) | ||||||
指标名称 | 计算单位 | 2019年 完成 | 同比增长(%) | 2020年 计划 | 比上年 增长(%) | 备注 |
一、生产总值 | 亿元 | 18.67 | 8.1 | 20.1636 | 8左右 | |
其中:第一产业 | 亿元 | 5.776 | 5.8 | 3 | ||
第二产业 | 亿元 | 4.414 | 2.1 | 9 | ||
第三产业 | 亿元 | 8.479 | 12.8 | 9 | ||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25.9 | 29.8 | 28.49 | 10左右 | |
三、地方财政收入 | 亿元 | 0.9151 | 6.46 | 0.963 | 5.2 |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3.8922 | 8.6 | 4.1841 | 7.5 | |
五、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0456 | 7.5 | 32953 | 8.2 | |
六、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0862 | 9.9 | 11861 | 9.2 | |
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34.1 | 35 |
表二 | |||||||||
黄龙县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计划(草案) | |||||||||
指 标 名 称 | 单位 | 2019年计划 | 2019年完成 | 2020年计划 | 备 注 | ||||
1、核桃示范园建设面积 | 亩 | 5000 | 5741 | 5000 | |||||
核桃产量 | 吨 | 11000 | 13000 | 13000 | |||||
2、蜂蜜产量 | 吨 | 1380 | 1400 | 1415 | |||||
3.中药材面积 | 亩 | 10000 | 10000 | 10000 | |||||
3、粮食面积 | 万亩 | 13 | 13.8 | 13 | |||||
产量 | 万吨 | 7.3 | 7.34 | 6.8 | |||||
4、烤烟面积 | 亩 | 1200 | 1200 | 1200 | |||||
产量 | 吨 | 150 | 148 | 150 | |||||
产值 | 万元 | 330 | 375 | 330 | |||||
5、苹果产量 | 万吨 | 7 | 7 | 7.5 | |||||
新增面积 | 亩 | 15000 | 12000 | 10000 | |||||
6、牛存栏 | 头 | 12100 | 12125 | 12120 | |||||
出栏 | 头 | 6250 | 6280 | 6260 | |||||
7、羊子存栏 | 只 | 12000 | 12013 | 12000 | |||||
出栏 | 只 | 6000 | 6024 | 6000 | |||||
8、生猪存栏 | 头 | 22000 | 22038 | 22000 | |||||
出栏 | 头 | 25000 | 25025 | 25000 | |||||
9、招生 | 人 | 400 | 291 | 350 | |||||
其中:高中 | 人 | 200 | 149 | 200 | |||||
职中 | 人 | 200 | 142 | 1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