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 / 正文

黄龙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黄龙县十七届人大

四 次 会 议文 件


黄龙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5年1月28日在黄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局长 杨凤军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11.11亿元,增长8.2%,其中:一产4.562亿元,增长6.1%,二产1.066亿元,增长13%,三产5.483亿元,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385亿元,增长24.7%;固定资产投资10.54亿元,增长2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041亿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8503元,增长12.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21975元,增长11.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2.71亿元,占GDP比重为24.4%。地方财政收入4226万元,同比增长31.1%;人口自增率3.39‰;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7262万元,较年初增加20601万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100915万元,较年初增加1030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8974万元,较年初增加14278万元。

——城乡统筹工作顺利开展。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总揽工作全局,按照“强基础、促产业、聚人口、惠民生”的总体要求,以生态建设和“零污染”为前提,以建设“生态旅游田园县城、秀美宜居美丽乡村”为目标,以做好基础设施便民惠民、做优产业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和聚集人口为抓手,大力发展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乡面貌得到了较大改善。

制定了《进一步做好黄龙县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工作》,2个重点镇和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共实施建设项目152个,完成投资39838.9万元。其中:石堡市级重点镇实施项目32个,完成投资24700万元;白马滩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20个,完成投资5735万元;7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实施项目69个,完成投资6562.9万元;3个县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实施项目31个,完成投资2841万元。制定了加快推进农民进城落户八条措施,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400人。

在全市城乡统筹发展推进会上,我县获得了2013年度城乡统筹工作先进县称号。石堡镇在全市重点镇建设年度考核工作中获得第一名。

——农业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以主导产业开发提速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核桃产业奖励扶持政策,新栽核桃1.12万亩,产量8000 吨。二是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16.5万亩,总产达到9.5万吨,其中玉米面积14.8万亩,产量9万吨,发展500亩以上年收入30万元的家庭农场15个。三是把苹果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全力培育发展,以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广应用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升苹果产业整体管理水平,新增苹果面积1.38万亩,总面积突破10.5万亩,产量5万吨,建设苹果防雹体系400亩,新增防雹炮站3个。四是烤烟生产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种植面积2400亩,产量300吨。五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支持壮大中蜂产业,全县中蜂养殖户1256户,养殖中蜂50350箱,产蜜753吨。六是畜牧业发展初成规模,全县牛存栏12513头、出栏6312头,生猪存栏20016头、出栏21035头,羊存栏7211只、出栏5017只。七是把特色养殖业作为农民致富新途径,试点养殖野鸡5.13万只,大闸蟹1.3万只。八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新建小拱棚200个,设施蔬菜面积突破300亩,播种总面积达到3135亩,产量达到4315吨,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是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包装了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深度,进一步充实了项目库。二是资金争取成效显著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各部门积极协作,全县争取中省市各类项目资金 近5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三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项目“四制”(“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管理,实施了招商引资项目(预)评审机制,继续落实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严格项目跟踪督查。2014年我县安排实施的重点项目51个,全部开复工,其中:续建项目28个、新开工项目23个,43个项目已全面完工,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完成了电力局保障性住房、水务系统保障性住房、曹店四区公租房、移民搬迁麻地湾安置小区、裕龙苑小区室外配套设施、城区亮化和道路绿化、城市建设综合提升、水磨湾片区桥梁道路工程、综合档案馆等建设项目。水磨湾保障房完成主体封顶,仿古商铺及其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完成了中小河流治理沮水河白马滩和柏峪防洪堤、中蜂产业园区、中小河流治理仕望河圪台防洪堤等工程建设。

——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国道327线黄龙至韩城段大岭隧道贯通,完成了吉渭路(肖家塔至渭南界)和9条农村公路建设。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14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26.38亿元,到位资金10.33亿元。1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梁家山果品冷藏气调库建成投入使用;界头庙49.5MW风力发电站建设顺利推进。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共完成各类造林7.1万亩,其中:重点区域绿化2065亩,完成城区主要路段绿化。建设基本口粮田1万亩,治沟造地568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城区全面禁烧有烟煤,大气污染治理初显成效,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国家园林、卫生、文明县城创建有序推进。

——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编制和完善了《黄龙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黄龙县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了城北汉阙、摩崖石刻、城西牌楼、黄龙献瑞、河滨栈道、城区入口综合改造等景观提升工程,穆柯寨上山步道、观景亭、景区入口广场及背街小巷亮化工程,无量山景区停车场、广场、游客服务中心、登山步道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石门峡水上漂流项目二期投入使用。整合柏峪农家乐,成立农家乐餐饮公司,实现了我县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零”的突破。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黄龙县初级中学、120急救中心和县医院手术室、供应室、产房“三室达标”工程建成投用,完成县体育场改建。中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公立医院实行了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聘请省级专家长期坐诊,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城区市政道路和桥梁改扩建、公厕新改建、给排水管网延伸改造等项目全面完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通过市级初验。成功承办了全省法律进农村(社区)现场会、全市第十三届“生态黄龙杯”中老年门球赛、第一届残运会暨特奥运动会。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全面完成。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46491人,参保率达到99.2%;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4450人,做到了应保尽保。

总之,2014年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增速,同时也应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农业保障体系薄弱,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自然灾害频发,农民增收难度大、不确定因素多;城乡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整体服务功能仍不完善;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2015年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科学认识当前形势,综合研判未来走势,准确把握全县经济发展新常态,是做好今年各项经济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6.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地方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三、2015年主要工作

(一)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收入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巩固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成果,加快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建设速度,标准化建园7000亩,建设防雹体系1000亩。狠抓粮食生产,引进优良品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实施旱涝保丰收2万亩,粮食种植面积17万亩,总产8万吨。切实抓好崾崄、瓦子街的烤烟生产,种植面积2000亩。依托丰富的林特资源,积极开发香菇、羊肚菌、松茸菇、黑木耳等林特产品,广辟群众增收途径。畜牧养殖,围绕粮食就地转化和秸秆综合利用,以发展养殖示范村、扶持养殖大户为重点,实施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牛存栏12600头、出栏6400头,羊存栏7500只、出栏5000只,生猪存栏20000头、出栏21000头。继续抓好特色养殖业,为农民增收寻找新途径,野鸡养殖30万只,大闸蟹养殖17万只。发展大中型沼气,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将土地流转、农民进城、镇村改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产业发展有效结合,完善职业培训政策,提高培训质量,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高素质职业农民。

2、做大做强核桃和中蜂产业。对全县核桃园进行分类管理,逐年升级晋档,提质增效,新增示范园5000亩,改造低产园1.5万亩,完成标准化建园1万亩,总产达到9000吨。加强核桃耐寒新品种和防冻措施的研究与推广,着力破解核桃防冻难题,切实发挥核桃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继续加大中蜂产业扶持力度,以打造中蜂养殖园区为目标,按照“大户带动,小户覆盖”的发展方式,新增中蜂1.5万箱,全县养殖规模突破6.5万箱。

3切实加快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建设思路,围绕“建房子、聚人口”和“兴产业、促增收”两大任务,加快曹店、麻地湾、水磨湾3个居住片区和白马滩居住小区开发步伐,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聚集,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石堡重点镇投资7170万元,实施项目1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4个(大闸蟹养殖基地,中蜂养殖,泄湖生态鸡养殖,吉家河苗木花卉建设);基础设施类项目4个(吉家河生态产业园区开发,公路沿线村组绿化、硬化,生产用桥);公共服务类项目5个(吉家河生态产业园区附属工程,泄湖村党员活动室,麻地湾社区服务站配套建设,中医院改扩建附属工程,无量山景区挡土墙工程);保障房项目2个(生态小区和水磨湾安置小区附属工程项目)。

白马滩县级重点镇投资3997万元,实施项目11个。其中:基础设施类项目5个(主街道临街立面改造、绿化、亮化,河滨公园二期,镇入口牌坊,白马滩高湾村(LNG/CNG)综合气站,张峰美丽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类项目5个(白马滩恒澽苑大酒店,石门峡漂流三期,烟筒山旅游度假山庄,沟口社区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保障房项目1个(白马滩镇公租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1、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包装一批关系县域经济长远发展的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辐射力强、关联度高的项目,超前开展项目评估、勘探、设计等前期工作,超前完备规划选址、土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能评、稳评等各项前置手续,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照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增强部门参与项目争取工作的责任感。

2、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5年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39个,投资13.26亿元,其中续建项目8个,计划完成投资5.12亿元;新开工项目31个,计划完成投资8.14亿元。

交通建设做好黄渭高速黄龙段、国道327线黄龙至白马滩段的协调保障工作,改建39.95公里四级油路冢赵路(冢子梁至赵廉坟),完成全县20公里通村油路维修工程,逐步解决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水磨湾2014年保障性住房、生态小区、后街廉租房、水磨湾仿古商铺及配套设施、污水处理管网延伸等项目建设。实施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综合培训中心、避灾移民搬迁、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厂迁建、无量山水景观、“两馆”等建设项目。吉家河廉租房及室外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完成800套主体建设,完成城区天然气管道延伸工程、城东集中供热工程,不断完善城乡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施公寨沟第二水源等项目工程。

生态旅游建设充分利用黄龙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走特色文化与生态休闲相融合的旅游发展之路。实施无量山景区、神道岭景区电力道路、神峪川景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抓好无量山、神峪川、瓦子街烈士陵园国家级3A级景区创建工作。规范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酒店和接待中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能力。

(三)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描绘县域经济发展蓝图。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四化同步”、“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分析我县“十三五”时期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坚持“改革创新”理念,集聚全县人民智慧,按照重点生态功能区要求,合理布局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确定好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发展项目,编制好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尽可能使更多的项目进入中省市规划盘子,为县域发展获得更多政策扶持。

(四)抓好四上企业培育,实现经济发展新突破。

以第三次经济普查为契机,建立“四上”企业培育库,把具有一定规模、符合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列入培育库,编制“四上”企业培育发展规划。对于已进入培育库的企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完善注册登记工作。在招商引资方面,要将本地注册作为基本条件。对一些规模达到“四上”企业分公司、分店和个体工商户,做好引导和服务,支持其变更注册为县内的独立法人企业。加强企业指导和服务,及时收集、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自身建设和发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积极申报“四上”企业。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宜居环境。

继续加大绿化力度,扎实做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完成各类造林3.5万亩。完成公路沿线村组绿化及城区边角空地等重点区域绿化。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2.2万亩,实施治沟造地26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节水、节电、减排等工作措施,积极推广节能产品。深入推进国家卫生、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增加城区绿化总量,完成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任务。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确保全年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Ⅱ级标准不少于320天。

(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建设。

坚持常规招商和节会招商相结合,强化招商项目策划,在确保国防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严把招商项目选择关口,杜绝招商引资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继续实施招商引资(预)评审机制和审批手续代办制度,推行领导包抓,健全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全力做好新能源项目建设规划及各项前期工作,确保界头庙49.5MW风力发电项目年内并网发电,积极争取二期尽早核准开工,力争界头庙国润50MW光伏电站开工建设,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完成中医院标准化建设。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妇幼保健、地方病防治和卫生监督等公共优质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能力。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力争省级食品安全放心县创建达标。继续抓好“六五”普法工作。不断完善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建设黄龙县电视台演播大厅。继续做好“文化三下乡”惠民演出工作。

(八)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扩大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等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困难救助、慈善救助、残疾人保障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切实解决农村“三无”和城镇“三零”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建设生态、富裕、幸福黄龙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