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 / 正文

黄龙县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黄龙县十七届人大

三 次 会 议 文 件

黄龙县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4年1月22日在黄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8.2亿元,同比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9亿元,同比增长13%;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20300元,同比增长14.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956元,净增1290元,同比增长17.6%;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180万元,同比增长32.7%;人口自然增长率3.61‰。

——城乡统筹工作顺利开展。坚持以城乡统筹发展总揽工作全局,围绕“壮大产业促增收、建好住房聚人口、发展旅游调结构、完善保障构和谐”的发展思路和推行“进城不丢地、离村不弃业、生活在城镇、致富在农村”的工作做法,以建设幸福黄龙为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方案。为了将城乡统筹发展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黄龙县2013年度城乡统筹发展重点工作方案》。二是加强督查检查。成立了三个督查组,于7月底对全县2个重点镇和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的城乡统筹发展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了解和全面督查。督察组深入乡镇(社区)、产业基地、施工一线,采取听汇报、查资料、看实地的形式,认真查看了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等有关项目的实施情况,并下发了通报《中共黄龙县委办公室、黄龙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1-7月份全县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进展情况的通报》(黄办发[2013]51号文件)。三是全面完成重点镇及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任务。2个重点镇和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共实施建设项目139个,完成投资3.5亿元(其中石堡市级重点镇实施项目25个,完成投资1.82亿元;白马滩县级重点镇实施项目7个,完成投资4230万元;7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共实施项目83个,完成投资7056.76万元;3个县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共实施项目24个,完成投资8934.2万元)。四是加快农民进城落户步伐。截至目前,我县已有695户,1327人进城落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300人的102%,截至目前我县城镇化率已达到42.6%。

——灾后重建工作稳步推进。今年7月我县遭受暴雨灾害,据统计核实,今年全县受灾人口共计13258人,因灾倒塌和严重损坏的房屋共计482户951间(孔)(其中:倒塌101户196间(孔);严重损坏381户755间(孔)),给农业、交通、水利、通讯、电力、房屋等行业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6亿元,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事故。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及各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黄龙县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的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从政府办、监察局、财政局、住建局、民政局、水务局、农业局、国土局、经发局、考核办各抽调一名骨干人员充实到灾后重建办。形成了《黄龙县灾后重建规划方案》上报市委、市政府。

我县今年因灾房屋倒塌、严重受损共计482户,通过深入调查、广泛宣传动员,确定4种灾后房屋重建安置方式:一是164户就近就地重建安置;二是50户进乡镇、社区进行安置;三是247户进县城保障性住房和移民搬迁房进行安置;四是21户五保户进敬老院集中安置。

按照市委、市政府“群众就近就地自建房年内要全部建成入住;进县城、进乡镇(社区)集中安置房要达到正负零以上”的两个硬性指标要求。在全县各级干部群众积极配合下,倒排工期,加快进度,我县灾后房屋重建工作已圆满完成。截至目前,经验收我县482户倒塌和严重损坏房屋户的灾后房屋重建工作全部合格并达到上级要求,目前按照四种安置方式已全部建成入住。

——农业产业开发势头强劲。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了经济工作的首位,以主导产业开发提速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认真落实核桃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完成核桃标准化建园2万亩、低产园改造8000亩,全县核桃面积突破27万亩,其中良种核桃面积21万亩,挂果面积13万亩,产量2100 吨(因灾减产)。二是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狠抓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预计165060亩,总产81361吨,其中玉米面积144420亩,产量76652吨。三是把苹果产业作为一项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全力培育发展,以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以示范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广应用苹果生产“四项”关键技术,提升苹果产业整体管理水平,全县苹果面积突破8万亩,预计产量4.3万吨,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顺利通过验收。四是烤烟生产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种植面积2500亩,产量392吨,产值806万元。五是以打造全国中蜂第一县为目标,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支持壮大中蜂产业,全县共有中蜂养殖户1045户,养殖中蜂35120箱,产蜜526.3吨。六是引进了秦宝牧业、亿丰达等畜牧企业,国家级安格斯肉牛产业园区建设顺利启动。全县牛存栏15690头、出栏6088头,生猪存栏18609头、出栏20318头,羊存栏7092只、出栏4821只,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原则,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全面完成了影剧院商住楼、建材厂商住楼、河滨花园商住楼、黄龙县公安局业务用房工程、天然气管道延伸工程、曹店二、三区保障性住房工程、水磨湾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建设、麻地湾车城及农贸市场建设、城区道路绿化、水磨湾片区道路、桥梁建设、城西街综合改造、北绿门公园等项目,完成了电力局保障性住房、水务系统保障性住房、社区及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综合档案馆建设项目、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业务用房、2013年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项目主体工程。二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石堡川河曹店至石堡镇段防洪工程、黄龙县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项目、黄龙县核桃经济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013年核桃新建园建设项目、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12321”(“一城、两河、三山、两线、十社区”)重点区域绿化工程、2012年县级秋季土地开发项目、2013年治沟造地建设项目、2013年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等项目,移民搬迁麻地湾安置小区二期建设项目、黄龙山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陕西森林抚育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小河流治理沮水河白马滩、柏峪防洪堤工程、中蜂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中小河流治理仕望河圪台防洪堤工程等项目进展顺利。三是交通建设力度加大。完成范界路(界头庙至澄城县交界)建设项目、吉渭路(吉家河至肖家塔)建设项目,均已通过省市验收。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3年我县安排实施的重点项目76个,其中:续建项目29个,新开工项目47个。目前,33个项目已全面完工,31个项目进展顺利,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2013年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1份,引进资金8.19亿元,到位资金7.084亿元。建材厂商住楼、河滨花园商住楼完工,晟龙宾馆、白马滩恒澽苑大酒店完成主体建设,梁家山果品冷藏气调库投入使用,秦宝牧业、亿丰农场现代化设施养羊基地完成一期建设,小寺庄煤矿综合开发及洗选煤场、10MW太阳能光伏发电站、49.5MW风力发电站、吉家河生态酒店等项目进展顺利。全县争取中省市资金达13393.9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共完成造林4.3万亩;完成基本口粮田1.5万亩;沟治造地1224亩、新开发土地3010亩。实施了“12321”重点区域绿化和绿色长廊建设项目,完成城镇、单位院落绿化美化,西山、北山绿化,无量山景区绿化。大气污染治理初显成效,城区全面禁烧有烟煤,关停了糠醛加工厂等排污不达标企业,城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国家园林县城创建通过省级初审,省级卫生县城创建成功、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启动,省级文明县城创建通过验收。

——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完成了白马滩石门峡水上漂流项目一期工程,现已投入运营。黄龙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专家评审。开工建设了无量山景区基础设施项目、神玉川3A级景区开发项目、神道岭二期开发项目,以柏峪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黄龙县石堡镇初级中学一期建设,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新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7名,师资力量得到充实。黄龙县体育场已建成投入使用,黄龙县博物馆建设进展顺利。“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学前三年免费教育等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黄龙县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卫生系统周转房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公立医院实行了药品“三统一”和零差率销售。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新农合参保率达98.29%。为全县7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了高龄补贴,为城市低保户中“三零”冬季的水、电、取暖等进行补贴。成功创建“全省残疾人工作示范县”工作。

总之,2013年全县经济保持了8.5%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应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破之年。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地方财政收入3560万元,增长12%;新增核桃面积1万亩;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

三、2014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巩固省级优质苹果基地县成果,加快标准化苹果示范园建设进度,新建标准化苹果园1万亩,苹果总产达到4.5万吨。狠抓粮食生产,引进优良品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切实抓好崾崄、瓦子街的烤烟生产,种植面积2500亩。依托丰富的林特资源,开发香菇、羊肚菌、松茸菇、黑木耳等林特产品,广辟群众增收途径。畜牧养殖,围绕粮食就地转化和秸秆综合利用,以发展养殖示范村、扶持养殖大户为重点,实施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牛存栏12500头、出栏6300头,羊存栏6800只、出栏4700只,生猪存栏18500头、出栏21000头。继续落实中蜂扶持政策,新增中蜂1.5万箱,全县养殖规模突破5万箱。

2、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对现有的27万亩核桃园进行分类管理,逐年升级晋档,提质增效,核桃总产达到8000吨,完成标准化建园1万亩。加强核桃耐寒新品种和防冻措施的研究与推广,着力破解核桃防冻难题,切实发挥核桃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3切实加快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步伐。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建设思路,围绕“建房子、聚人口”和“兴产业、促增收”两大任务,加快曹店、麻地湾、水磨湾3个居住片区和白马滩居住小区开发步伐,促进人口向县城、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聚集,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石堡市级重点镇实施好实施水磨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蜂养殖、生产用桥、巷道硬化绿化、中医院、兴龙苑农贸市场及水磨湾保障性住房等23个项目建设。白马滩县级重点镇以建设“核桃强镇、中蜂大镇、旅游名镇”为目标,打造神峪旅游一条川、庙后生态一条川、养殖清峪一条川,实施澽水商业街改造、主街道临街立面改造、沟口社区服务中心、白马滩恒澽苑酒店、石门峡漂流、神玉川3A级景区基础设施、河滨大道及公园、白马滩公租房等8个项目建设。1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以“居住集中、功能完善、生产方便、生活舒适”为目标,把聚集人口作为重要任务,改善基础条件,加快产业开发,提高群众收入。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充分依托全县优势资源,积极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包装出一批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能够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且辐射力强、关联度高的项目,进一步充实项目库内容。及时掌握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动向,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按照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严格进行考核,增强部门参与项目争取工作的责任感。

2全力推进交通建设。积极争取黄渭高速黄龙至蒲城段早日开工,改建吉渭路(肖家塔至渭南界)四级油路21.3公里,逐步解决制约我县多年的交通瓶颈问题。

3、完善县城基础设施。完成石堡镇初级中学、公安局业务技术用房和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黄龙山褐马鸡保护区也用用房、县综合档案馆和水磨湾小区一期廉租房、曹店四区公租房建设、后街廉租房、水磨湾片区桥梁、道路工程、污水处理管网延伸工程、电力局职工保障性住房、水务系统保障房项目等项目;完成保障房裕龙苑小区室外配套设施项目(二区、三区、四区),水磨湾2014年保障性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南山公园区域景观提升工程,城市综合提升工程,廉租房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县城集中供热建设项目。启动第二水源、实施城西街综合改造、百货公司片区开发和西山坡、棉麻厂等6条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完成城区天然气管道延伸工程,不断完善城区水、电、路、气等配套设施建设。

4、加快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利用黄龙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围绕“龙”文化主题,走特色文化与生态休闲相融合的旅游发展之路。实施无量山、神道岭景区二期、神峪川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3A级景区创建。加快石门峡水上漂流等项目建设进度,规范发展白马滩、柏峪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加快酒店和接待中心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能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宜居环境

继续加大绿化力度,扎实做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12321”重点区域绿化等工程,全年造林6万亩。实施好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基本口粮田建设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62平方公里,治沟造地5680亩,在城区主要路段进行绿化,绿化长度8928米,栽植株数3489株,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省级环保模范县、生态县城、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活动。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节水、节电、减排等工作措施,积极推广节能产品。继续推进“三创一治”活动,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进一步巩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并启动国家文明县城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建设,增加城区绿化总量,完成国家级园林县城创建任务。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不断绿化美化人居环境。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新型工业建设

积极参加各类贸易招商活动,宣传黄龙,推介项目,力争更多企业落户黄龙,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强化招商项目策划,坚持常规招商和节会招商相结合,突出核桃、中蜂、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方面的招商。继续加大地下资源勘探力度,认真落实“一站式”服务工作制度,创造良好的勘探环境。加快小寺庄煤矿30万吨生产能力资源整合和120万吨洗选煤场、10兆瓦光伏电站、49.5兆瓦风力发电站项目建设。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完成县教育督导室、教研室标准化建设,实施好石堡镇初级中学改扩建工程,启动教师周转房、教师公寓等教育安心工程。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公立医院改革成果,争取中医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和乡镇卫生院周转房建设,狠抓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水平。强化人口计生、疾病防控和卫生监督等公共优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不断扩大养老、医保、社会救助等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困难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切实解决农村“三无”和城镇“三零”家庭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各位代表,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指导和监督,虚心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和建议,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黄龙、幸福黄龙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