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计划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执行情况 / 正文

黄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黄龙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2012年1月7日在黄龙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黄龙县经济发展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请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县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收入完成2719万元,同比增长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09万元,同比增长4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4.66亿元,同比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5650元,净增1080元,同比增长23.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15105元,同比增长18.2%;人口自然增长率1.77‰。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启动。以统筹城乡发展统揽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实施“生态强县、产业富民、项目带动、社会和谐”发展战略,立足生态优势,强化产业开发,突出民生建设,统筹各项事业。

一是农业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认真落实核桃产业奖励扶持政策,完成核桃标准化建园2万亩,低产林改造1.8万亩,新建采穗圃200亩、改建采穗圃300亩,育苗500亩;核桃喜获丰收,产量达5000 吨。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目标,狠抓粮食生产,确立了6个百亩核心示范区,落实玉米高产创建面积6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5.7万亩,预计总产8.4万吨,其中玉米面积13.8万亩,产量8.16万吨。苹果生产,大力推广大改型、巧施肥、强拉枝、无公害四大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苹果产量和商品率,苹果总产3.83万吨。烤烟生产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种植面积7068亩,产量469吨。积极发展畜牧示范村、扶持养殖大户,全县牛存栏11210头、出栏5139头,生猪存栏17790头、出栏20076头,羊存栏 6035只、出栏4145只,农业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配套政策不断完善。制定了《黄龙县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意见》和《黄龙县2011年统筹城乡推进工作方案》,出台了《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重点镇和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积极与安塞县委、县政府进行对接联系,确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帮扶项目投资意向。编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城镇体系建设规划和30个中心村建设规划,并选择了一些有特色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在土地流转、农民进城落户、敬老院入住、在校学生户口集体流转及城区农村实行社区化管理方面率先尝试。制定了《黄龙县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工作安排意见》、《黄龙县农村土地经营承包权流转实施细则》和《黄龙县推进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实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启动“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工作,382户18895亩土地得到流转,曹店村335亩集体土地收储;实现有条件农村居民1324人进城进镇落户居住。

三是重点镇建设步伐加快。市级重点镇石堡镇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2个,总投资17346.3万元,已开工项目9个,其中完工6个,共完成投资5073.9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515万元,整合中省市资金及群众投资投劳3558.9万元。县级重点镇三岔乡计划实施建设项目16个,总投资8412万元,已开工项目11个,其中完成项目8个,共完成投资6010.6万元,其中财政投资300万元,整合中省市资金及群众投资投劳5710.6万元。

四是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启动了白马滩、瓦子街、范家卓子、界头庙、圪台、红石崖、柏峪7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和安善、梁家山和崾崄3个县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7个市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项目65个,共完成投资5064万元,其中:财政投资650万元、部门帮扶40万元、项目捆绑2517.9万元、农民自筹1690.1万元、其他资金166万元。3个县级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实施项目14个,总投资4296.5万元,其中8个项目已完工,完成投资2832.5万元,其中:财政投资230万元,整合资金及群众自筹2602.5万元。

五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原则,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了范家卓子、界头庙、瓦子街、和三岔乡的党安新村4个重点村和梁家山、范家卓子、白马滩、邢家塬、小峪5个移民搬迁工程,巩固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成果,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处,解决了900口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制定了《黄龙县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办法》和《加强全县预算内投资项目概算和竣工验收管理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重大项目的监督管理。2011年我县安排实施的重点项目共有46个,计划完成投资55275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计划完成投资17840万元;新开工项目34个,计划完成投资37435万元。年底全县46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33692万元。其中:续建项目12个,完成投资13986万元。计划新开工项目34个,已完成投资19706万元。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升级改造了城区电网,硬化了4条背街小巷,完成了兴龙路改造、县城生活垃圾场、砖瓦窑沟河道改造等工程。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已完成厂区主体工程,污水管网铺设等。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组团参加了西洽会、厦洽会、旅交会。签订招商引资合同5个,合同投资6.74亿元;贸易合同2份,成交额540万元;达成合作意向6个。与无锡新区达成合作项目2个,争取资金50万元。2011年完成天然气探井 10口,长石头天然气集气站正在建设。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启动建设,现正在进行“五通一平”工作。10MW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项目已经完成可研、环评、土地预审、选址等工作,即将通过省发改委核准。50MW风力发电站项目四家企业全部建立了风塔,进行了风速测试,其中一家企业已完成测试,正在进行项目审批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共完成造林7.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00亩。开展了旅游环境综合大整治活动,省级园林县城创建顺利通过验收。

——生态旅游实现新突破。实施了神道岭景区山门、停车场、观景亭、南山步道、南河水景三期工程和穆柯寨至无量山步道等建设工程,延安枣园红色旅行社黄龙营业部挂牌运营,黄龙生态旅游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扶持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业,目前已发展至55家,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企业改革顺利完成。全面完成了百货公司的改制工作,安置职工34人,其中:在职职工19人,退休职工 13人,遗属2人。妥善安置原下派到企业中领导7人,妥善解决改制企业遗留问题,使其土地顺利出让,全县国有集体工业、商业企业全面完成改制任务。供销企业改制全面启动。

——市场活跃繁荣,消费需求逐步提高。

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组织带动作用,农副产品销售良好。继续贯彻落实“家电下乡”等惠民政策,消费需求稳步趋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1.4789亿元,同比增长17.5%。成功举办了首届核桃节暨第二届农产品展销会,引导群众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扩大特色产业宣传,加快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城区学校布局“五个一”目标(即县城内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职业中学)。实施了黄龙县中学、黄龙县中心小学及县城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启动了城东、白马滩、三岔3所幼儿园建设。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33个村级卫生室建成使用,为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等单位充实了人员力量,县医院医技门诊楼即将完工。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认真落实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保障了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22904人,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102人,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险标准统一。新农合参保率达97.4%。全省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现场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孤寡老人集中供养走在了全省前列。实施了1400户农民安居工程和1420套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

总之,2011年全县经济保持了10%的增长速度,同时也应看到,我县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增收难度大;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研究解决。

二、2012年主要预期目标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攻坚之年。“稳中求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我们的首要任务,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延安率先实现城乡统筹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中央继续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认真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实现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达到8.3亿元,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2030万元,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亿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67元,净增1017元,增长1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20元,增长16%;新增核桃面积2万亩;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5%;城镇新增就业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

三、2012年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推进城乡统筹,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实施农民增收工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农业投入,积极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加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抗灾减灾能力。大力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启动核桃、粮食、苹果、畜牧、蔬菜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5万亩、产量稳定在7.5万吨;继续巩固发展烤烟、苹果、畜牧等传统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抓好崾先、瓦子街的烤烟生产,种植面积5000亩。很抓苹果提质增效示范工程,力争苹果总产达到3.8万吨。畜牧养殖,围绕粮食就地转化和秸秆综合利用,以发展养殖示范村、扶持养殖大户为重点,实施生态养殖基地建设,实现牛存栏11200头、出栏5000头,羊存栏6500只、出栏4500只,猪存栏17000头、出栏19000头,中蜂繁育1万箱。

2、做大做强核桃产业。

围绕“上规模、抓管理、树品牌、要效益”的产业发展思路,深入开展核桃管理年活动,确保完成2万亩标准化建园任务,建设示范园5000亩,提升效益园1万亩、低产园改造1.2万亩,高接改优4000亩,核桃良种育苗500亩。加强核桃耐寒新品种和防冻措施的研究与推广,着力破解核桃防冻难题,提升核桃的经济效益,切实发挥核桃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

3、切实加快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步伐。坚持“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原则,稳步推进重点镇和新型社区建设。市级重点镇石堡镇启动水磨湾开发、安善新型文化中心、吉家河中心村等建设项目,实施社区服务中心、超市、休闲广场、核桃展厅等工程,完成菜菌一体化温室大棚和曹店居住小区住宅楼主体工程,力争开工曹店综合商城及安善居民小区、“一村一品”市场、车城等项目。县级重点镇三岔乡实施农贸市场、居民小区、福利中心、文化广场、客运站、卫生院、幼儿园等综合建设项目工程。完成梁家山新型农村社区党安新村基础设施和社区服务楼改造等建设工程。完成白马滩镇社区综合服务楼、后街改造、街道土地开发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界头庙镇农业综合服务楼、农贸市场、停车场建设。完成圪台乡社区广场和后街、幼儿园改造等建设。完成瓦子街镇街道绿化亮化、停车场、党员活动室等建设。完成崾先乡社区综合服务楼、老年活动室等建设。完成柏峪社区服务中心、景观步道、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完成范家卓子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小区二期、相里居民小区绿化亮化等工程建设。完成红石崖社区服务中心街道绿化亮化、供暖、垃圾收集等工程。引导农村居民向县城和新型社区聚集,实现有条件农村居民1200人进城进镇落户居住。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全力做好项目争取工作。围绕中省市政策积极谋划项目,依托主导产业全力推进项目。深入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投资方向及省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机构”的要求,有序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使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黄龙,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项目争取工作中搞好服务,在改善投资环境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增强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转变观念,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上来。进一步完善考核奖惩机制,严格考核奖惩力度。

2、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交通建设 切实做好省道201线黄龙至白水、省道304线黄龙至韩城二级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障工作;积极实施22公里的瓦子街至小寺庄三级油路和界头庙至山河等7条63.9公里四级通村油路改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提升公路等级。

基础设施建设 完成污水处理厂、县公安消防大队、城区入口广场、县城主街道人行道、城东迎客松公园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公安、司法业务用房,加快黄堡花园、河滨花园建设步伐,新建保障性住房1400套,继续实施背街小巷道路硬化改造和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启动县城第二水源公寨沟水库建设项目。

旅游开发 充分利用黄龙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切实把生态旅游作为黄龙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积极培育。加快景区建设步伐,重点实施好南山公园、神道岭、无量山及瓦子街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工程建设,启动乱麻科休闲接待中心、神玉度假山庄和张峰水上乐园等项目。建成晟龙宾馆,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规范农家管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统筹开发现有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黄观光旅游,体验生态绿色魅力。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筑宜居环境。

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步伐。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0.5万亩、防护林工程1.2万亩、飞播造林1.5万亩。新修基本口粮田4000亩,改造提高5720亩,田间配套1460亩,土壤改良2320亩。继续实施小流域治理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圪台土地整理4900亩。完成石堡川重点段防洪和长石头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及小型农田水利等项目建设。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节能、节水、节电、减排等工作措施,积极推广节能产品。继续实施城区绿化工程,完成东、北绿门广场和城区街道绿化工程。开展省级卫生县城和文明县城创建活动,实施好“12321”绿化工程,搞好生态乡镇、社区和绿色单位、学校、小区创建,绿化美化人居环境。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建设。

积极参加各类贸易招商活动,宣传黄龙,推介项目,积极争取更多企业落户黄龙,实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各类经济实体融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产业开发等领域。完成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加快园区基础设施步伐,为企业入园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启动生态食品加工园区建设。继续加大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地下资源勘探力度,建成天然气集气站和日加气2万方的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全面加快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新型能源开发,建成10兆瓦太阳能电站,力争开工建设生物质发电厂和风力发电站。

(五)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加快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步伐,完成黄中标准化建设和城东、白马滩、三岔3所幼儿园,实施县初级中学标准化建设,启动乡镇和社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认真落实“两免一补”、蛋奶工程、助学贷款、中职助学等教育惠民政策。深入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落实基本药物“三统一”制度,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县医院标准化建设步伐,完成“二乙”创建目标。建设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保障公共饮食药品安全。继续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计生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计生优惠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认真落实困难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救助政策,完善城乡低保、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困难救助、慈善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城乡弱势群体基本生活。建立健全救灾救助服务体系,启动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继续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切实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

各位代表,2012年,是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键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这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扎实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