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各位新闻界的记者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与各位宾朋相聚圣地延安,召开延安黄龙全域旅游和休闲体育赛事新闻发布会。在此,对各位领导、各位记者朋友、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各位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给予黄龙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境内人口来自全国12个民族24个省区。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是一片原生态、纯天然的净土。黄龙县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和全省县城建设先进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等殊荣。
近年来,黄龙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念,紧紧围绕“生态立县、产业富民、文旅带动、全面振兴”发展战略,凭借富集的生态资源、良好的产业基础和独特的环境优势,聚力培育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发展动能,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同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紧扣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四大支撑,以“四季游”为主线,全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办好休闲体育赛事、拓宽研学旅游路线、提升绿色培训质量,让生态旅游成为推动黄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下面,我从康养度假、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四个方面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黄龙的生态旅游情况。
一、黄龙是天然氧吧、人间仙境,是康养度假的天堂。
黄龙夏季平均气温仅为21.5摄氏度,是陕西秦岭以北不可多得的半湿润暖温带气候区,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之美称,是都市人群避暑纳凉、踏青吸氧的“休闲乐园”。一是旅游景点丰富。黄龙现有国家AAAA级景区1个,AAA级景区6个,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树顶漫步、石门峡清水漂流等一大批特色旅游景点,已成为省内外游客生态旅游、避暑避霾、康养度假的理想之地。二是四季精彩可游。突出“四季”主题,丰富旅游活动,举办“春游黄龙看山花”“夏游黄龙享田园”“秋游黄龙赏红叶”“冬游黄龙戏冰雪”等系列“+旅游”活动,策划推出“踏青赏花”、铜火锅节等多个应季活动,打造新、奇、特旅游节会品牌,让四季可游、四时能游、四处宜游成为黄龙文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三是演艺活动多样。打造“印象黄龙”常态化系列活动,推出“龙飞溢梦”大型自然生态演艺、“遇见黄龙”广场猎鼓、篝火晚会、“浪漫黄龙”街区音乐、“梦萦黄龙”水车漫舞等新模式、新主题、新演绎系列文旅活动,让演艺成为留住游客的窗口。四是康养设施完善。大力实施康体保健、森林康养、旅居养老康养服务项目,建成了蔡家川森林康养基地和“龙府酒店养生馆”,依托县中医医院、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立绿色康养综合体,推进实施中医护理、中药熏蒸、蜂疗、膏方制剂、中医按摩等医养服务项目,实现医养服务与旅居保健相结合;依托乡镇中医馆和梁家河垂钓小镇、偏石民俗文化村、印象圪崂等旅游乡村,开创家居式医养,助推乡村旅游。
二、黄龙有原始村落、奇幻森林,是科普研学的圣地。
黄龙把研学旅行纳入全县旅游发展规划和学校教育教学计划,按照“积极探索、突出特色、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持续在“研”和“学”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研学旅行长效工作机制,扶持“流量”,增加“留量”,研学旅行热度不断。一是建设研学旅行精品基地(营地)。依托我县红色资源、生态资源、非遗资源等特色优势,认定授牌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树顶漫步青少年森林科普研学基地、龙园和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界头庙风车小镇、黄龙山生态馆、博物馆、非遗馆和中药材科普馆等研学旅行基地项目16个,为开展研学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其中白马滩镇研学旅游入选2022世界旅游联盟!二是开设精品研学课程。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深度整合文旅资源,组建乡土导游团队,挖掘整理赵氏孤儿、妙善公主舍身救父、东周古寨、马武等历史传说;组建猎鼓展演队伍,在旅游景点轮流展演,提高景区吸引力;探索“旅游+庭院经济+劳动实践”的发展模式,打造“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出农事体验、劳动实践、猎鼓学习等特色课程,突出“劳动实践、传统文化、生态科普、非遗传承、乡愁体验、美育文化”等特色研学旅游主题,带给受众主题丰富、灵活多样、特色鲜明的研学内容选择。三是打造精品研学旅游线路。持续提升研学品质,针对性地开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研学旅行项目,注重项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分学段精心打造3—5条菜单式研学旅行精品线路,根据研学旅行需要增加专业人员配置,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互联互通、安全有序的研学旅行网。2022年,黄龙县累计组织全县中小学开展研学活动13期2899人;吸引延安、西安等周边县区青少年来黄研学83批4300余人次,研学旅行成为县域生态旅游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助推器”。
三、黄龙气候宜人、设施完善,是休闲体育的乐土。
近年来,黄龙围绕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发展全民体育、竞技体育,把体育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事业紧密融合,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体验健身、运动康养为一体的休闲体育发展模式。一是体育设施全城覆盖。聚焦群众体育、休闲体育、赛事体育需求,不断增加体育设施供给,建立健全了以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基础,行业、单位等体育场地设施为补充,覆盖城乡的健身设施网络。目前,全县共有体育场地总面积75万平方米,人均达到15平方米以上,各类体育协会11个、健身俱乐部4个,全民健身广场32个、健身步道120余公里、篮球场60个、足球场21个、垂钓园10处,各项体育健身设施配备种类齐全、功能完善,“五分钟亲绿醉氧舒适休闲运动圈”成为现实。二是精品赛事“夺目引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禀赋,积极承办中省市品牌体育赛事、组织特色体育活动,近年来,共举办大中型品牌赛事60场,其中国家级赛事5场,省市级赛事55场。65KM超级越野跑、山地自行车赛、越野滑雪滑轮等特色赛事连续多年“入驻”,冰雪运动节、弹弓王争霸赛、垂钓赛等特色赛事活动持续聚足“人气”,先后承办全国青少年越野滑雪U系列锦标赛、全省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全省山地自行车挑战赛和全市老年门球赛、残疾人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赛事,吸引20余万人走进黄龙,品牌赛事已成为黄龙对外宣传的“新名片”。三是特色业态“春笋快长”。将体育产业融入到全域旅游、全季旅游发展之中,大力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先后在瓦子街树顶漫步科普教育基地、神道岭、无量山、锦绣黄龙、龙湖、石门峡漂流等旅游景区开设了丛林探险、卡丁车、索道、滑雪、蹦极、攀岩、赛艇、漂流等运动休闲娱乐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和体育运动爱好者来黄“踏青吸氧”“运动康养”。将石堡镇梁家河村打造成了集休闲垂钓、文化研学、森林康养等多业态融合发展的休闲垂钓小镇,先后举办垂钓赛事50余场。紧抓与省体育局、西安体育学院结对帮扶的发展契机,先后签订了“体育科学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示范基地”“陕西省足球后备人才训练培养基地”建设等协议,开展了体育特长生培养、体育教师培训、国民健康体质监测等交流活动,累计参训人数达到1000余人次以上 。
四、黄龙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是绿色培训的摇篮。
近年来,黄龙立足生态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红色资源比较优势和绿色资源富集优势,以现场教学点为载体,以合作办学为路径,塑造黄龙绿色培训品牌,构建了内引外联、开放合作的办学新格局,激活干部培训一池春水。一是师资力量节节攀升。以黄龙县委党校专职教师为主,聘请市内及省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讲解员,吸纳全县专家、教师、拥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及在职在编优秀人员建立兼职讲解员人才库,形成一支阵容强大、门类齐全、适应培训需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开辟出集中授课、体验、实践为一体的党性教育培训模式,全力打造延安干部教育培训的新平台、新品牌,建成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干部培训教育基地。二是互动教学八方点赞。依托“黄龙山生态馆”现场教学,引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互动教学,开展理论与实践、课堂与现场互补课程,增强学员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通过互动教学有效提升参培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服务能力。2022年累计举办外培96期4116人次,黄龙党校“绿色培训”品牌享誉三秦。三是特色课程“新鲜”十足。丰富“3+X”教学资源体系,以“瓦子街战役”教研室为抓手,研究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生态文明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发了《黄龙绿色发展实践》等13个新专题,打造了《“人民至上”的光辉典范》等现场教学课,精心设计体验生态文明、感悟乡村振兴精品教学路线,构建“理论+现场”“讲授+体验”的组合教学方式,黄龙干部教育绿色培训品牌影响力、带动力持续扩大。
以上就是我对黄龙生态旅游情况的介绍。借此机会,也感谢各位媒体记者长期以来对黄龙的关心关注、支持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