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统计信息 / 正文

黄龙县202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全省开展的“三个年”活动为契机,凝心聚力、主动作为,加压奋进,以高效换高质,以实干促发展,经济基本盘保持稳定,但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将扩大有效需求与结构调整更好结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基本态势

(一)三次产业增长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

上半年生产总值完成6.845亿元,增长1.7%,增速同比、环比分别下降4.1和3.4个百分点,全市排第8位,位次同比、环比分别下降3位和4位。分产业看,一产增加值0.529亿元,增长2.9%,全市第12位;二产增加值1.176亿元,下降5.5%,全市第10位;三产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5%,全市第12位。三次产业结构为7.7:17.2:75.1,贡献率分别为16.43%、-60.38%、143.95%,一、三产分别拉动GDP增长0.3和2.4个百分点,二产导致GDP走低1个百分点,发展不协调,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

1.畜牧业存出栏稳定,农业小幅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实现10248万元,可比价增长3.0%。其中农业现价产值1170万元,可比价增长4.4%;林业现价产值2875万元,可比价增长1.6%;畜牧业存出栏稳定,实现产值546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3.3%,可比价增长3.2%,是上半年全县农业增长的主要支撑;渔业现价产值52万元,可比价增长6.8%。

2.工业发展受限,增速全面下滑。新能源产业受风力、太阳光照以及国家电网负荷能力等多方限制,二季度一直处于下降趋势。7家新能源企业6月份当月发电量5098.63万千瓦时,下降25.84%,累计发电量34898.4万千瓦时,增长0.42%,产值同口径增长0.4%,难以支撑二产较快增长。加之我县加大节能降耗力度,上半年用电量大幅下降,导致电热水气供应业呈下降趋势,致使二产不及预期。小寺庄煤矿停产整改,增加值下降40.8%,对上半年规上工业及二产增长影响较大。

3.市场消费信心不足,服务业增长放缓。上半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14亿元,增长3.5%,增速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环比提高3.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油气价格下跌,特别是LNG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40%左右,果业集团连续两个月0上报,上半年销售额下降83.3%,导致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下降8.5%,下拉GDP和三产分别走低0.5和1.02个百分点;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91万元,增长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559万元,下降5.1%;金融业增加值6126万元,增长5.3%,是服务业增长的重要补充;房地产业增加值4785万元,增长5.6%;其他服务业增加值30630万元,增长6.0%,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04%,拉动服务业增长3.6个百分点,是三产乃至GDP增长的主要支撑;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48万元,增长4.8%。

从各项先行指标来看,增速呈十六升六降态势。“十六升”: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速4.5%;公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2.4%;住宿业营业额增速19.0%;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速4.2%;保费收入增速17.2%;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4.6%;居民自有住房不变价增加值增速5.7%;电信业务总量增速23.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速157.9%,工资总额增速5.8%,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0%,高于其结构占比17.8个百分点,是上半年服务业的重要增长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1.8%;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0.3%;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增速1.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20.1%;教育工资总额增速4.9%;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增速6.0%。“六降”: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速下降83.3%;邮政业务总量增速下降6.9%;餐饮业营业额增速下降6.6%;中电投归还项目贷款4亿元,导致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速下降18.9%;海记的商品房已经全部销售,城投的商品房滞销,导致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下降66.1%;瓦子街人民政府、就业服务中心、社会经济调查队3家抽样单位平均从业人数下降8.5%,导致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下降0.4%,下拉服务业走低0.3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领域看,投资下滑,社零降幅收窄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依靠新能源项目建设,5个新能源项目、3个配套产业项目和330KV汇集站年度投资占全县重点项目计划投资66%以上,受土地约束、组卷报批时限较长等影响,项目整体推进缓慢,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8亿元,同比下降10.9%。

2.消费市场运行稳定,社零降幅进一步收窄。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427.1万元,同比下降0.5%,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793.5万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2815.2万元,增长7.4%,商品零售18611.9万元,下降1.6%。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地区实现商品零售总额16009.3万元,增长0.2%,乡村地区实现商品零售总额5417.8万元,下降2.8%。

(三)从质量效益看,财政金融“一降一稳”,就业收入双提升。

1.财政收入略有下降,支出增长较快;各项存款余额稳定增长,贷款余额大幅下降。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518万,同比下降4.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27万,增长100.11%;非税收入完成3691万,下降24.33%。地方财政支出完成90576万,增长11.8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55亿元,同比增长11.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95亿元,增长14.81%。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08亿元,下降18.95%。

2.新增就业人数和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165人,完成年度计划的69%,城镇就业人数不断提升。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31元,同比增长7.0%,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全市排名第3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87元,同比增长4.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9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55元,同比增长8.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27,比上年同期缩小0.09个百分点。

二、存在问题

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不足。从三次产业情况来看,一产方面,设施农业规模小。虽然我县大力发展农业“4+X”产业布局,上半年食用菌、大棚蔬菜、樱桃等采摘农业有所发展,但规模小,效益难以凸显,主导产业主要集中在后半年,难以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二产方面,工业、建筑业进一步下滑。小寺庄煤矿没有复产,新能源企业发电量不稳定,导致规上工业增速进一步下滑;建筑业企业上半年经营不景气,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下滑,建筑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降低47.4个百分点,对二产增长具有一定影响。三产方面,在上年高基数和网络消费对实体经济冲击的双重影响下,市场止跌回升部分行业保持一定的增长幅度,但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和潜力有限。

二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工业发力后劲不足。一、三产主要依靠传统产业支撑,新兴产业占比小,拉动作用不强。二产支撑单一,发展质量不优,新旧增长动力接续不畅的矛盾尚未根本改变。

三是投资项目少,难以支撑高速发展。截止6月底新入库项目10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4个。而且项目计划总投资较大,但实际实施过程中有部分配套资金不能实施,实际投资远远小于计划总投资。如2022年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现投资1726万已经接近尾声、隆基黄龙光伏复合基地配套混凝土管桩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160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800万,后续投资已经很少,每月仅有几十万元。

四是零上报贸易企业增多,短期内扭负为正困难。湖心小筑停业,惠民加气站因天气热自排厉害,严重亏损,暂时歇业;国宾酒店7月13日因债务问题被法院查封停业,果业集团销量骤减,停歇业企业进一步增加,加之限上单位整体规模小,结构不优,消费市场增量不足,短期内难以扭负为正。

三、下步建议措施

一是加大力度强调度、稳增长。相关部门认真落实省市“50条措施”,密切关注关键行业、关键项目、关键生产,精准分析形势、强化综合调度、持续用力“解扣”,以非常举措加速推进各项工作,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二是多措并举抓生产、促增收。用活用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旅游产业发展奖补办法》等政策,力促粮食增产、农业丰收。系统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并鼓励协调县内重点项目建设单位优先吸纳本地劳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瓜果、羊肚菌、香菇、大闸蟹等短、平、快特色产业,发展高山冷凉蔬菜,以弥补我县一二季度农业生产结构单一的短板。鼓励扶持畜禽养殖大户,扩大养殖规模。 进一步完善企农、社农利益联结机制,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为引领,通过入股联营、服务托管、组工投劳、土地流转等利益联结模式,把群众稳固在收益链、增收链上,增强乡村“造血”功能。

三是千方百计抓项目、促投资。全面落实“四张清单”和“五个一”制度要求,严格执行“周解扣”会议制度,切实解决项目推进过程的堵点、难点,做好项目综合保障,全力推进330KV汇集站、900MW光伏和G242过境线等在建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同时抓好拟开工项目快速开工、已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等工作,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保障,聚焦企业融资、用地、人才等方面需求,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提升县域核心竞争力,更好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丰富形式抓业态、促消费。认真落实《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增长措施》,出台《商贸流通企业促消费七条措施》,积极做好依山经济、沿河经济、赛事经济等刺激消费“提前量”,大力实施生态旅游提质“五项计划”,持续挖潜旅游市场潜力,抢抓节假日、旅游旺季机遇,积极筹备和举办漂流艺术节、红叶节、垂钓大赛等20项文体旅节庆赛事活动,持续带动住宿、餐饮、零售、文化娱乐、交通等行业稳步回暖增效,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为“提振消费、回暖三产”注入动力。

五是部门联动抓普查,调结构。今年将开展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是调整我县5年来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依据,也是核定未来5年核算基数的主要基础,更是体现政府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早谋划,尤其是针对财务不健全的小企业,提早采取措施,促使企业完善账务,规范经营,全面纳税,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完整,应统尽统,准确反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