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环境严峻复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黄龙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拓展深化“三个年”活动,坚持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实干促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发展的不确定因素较多,我们仍需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锐意进取精神,将扩大有效需求与结构调整更好结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基本态势
(一)总体来看,三次产业稳步增长,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减小。上半年完成生产总值8.11亿元,增长6.2%,增幅比一季度提升5.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6位,位次环比前移1位。其中一产增加值0.50亿元,增长3.6%,全市第9位;二产增加值2.03亿元,增长13.1%,全市第4位;三产增加值5.57亿元,增长4.1%,全市第3位。三次产业结构为6.2:25.1:68.7,贡献率分别为5.4%、49.1%、45.5%。
(二)农业生产稳定,农林牧渔涨势良好。上半年,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实现986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3.9%。其中农业现价产值1289万元,可比价增长4.2%;林业现价产值2682万元,可比价增长4.6%;牧业现价产值5107万元,可比价增长3.3%;渔业现价产值68万元,可比价增长13.5%;农林牧渔服务业现价产值720万元,可比价增长4.6%。
(三)工业降幅收窄,建筑业支撑有力。上半年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5.1%,拉动GDP增长3.0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9.1%,高于其结构占比24个百分点,是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点。
规上工业产值1.51亿元,下降30.0%,降幅较5月份收窄4.1个百分点,增加值下降10.4%,降幅收窄8.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采矿业实现增加值0.08亿元,下降6.9%,下拉工业0.3个百分点;制造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增长2.9%,拉动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电热水气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1.62亿元,增长5.1%,拉动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从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看,7家新能源受天气、电力消纳、价格等因素影响,发电量和产值一直处于持续下降态势,1-6月累计发电32600.61万千瓦时,下降6.6%,实现产值9727.63万元,下降13.4%;制造业方面,新入库的泽润飞,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桩,主要用于新能源配套、公路、桥梁等领域,受新能源投资放缓、开工不足等影响,6月份才复工,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桩27460米,实现产值261.34万元,产量、产值分别下降85.8%、85.7%;采矿业方面,小寺庄煤矿复工时间较短,产能还未能完全释放,1-6月开采原煤17788吨,产值787.1万元,产量、产值分别下降55.5%、63.9%。
建筑业产值1.32亿元,增长258.9%,增加值0.31亿元,增长132.9%,上拉二产8.7个百分点,是二产增长的主要因素。
(四)服务业恢复向好,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57亿元,增长4.1%,增幅同比、环比分别提升0.6、4.0个百分点,位次前移9位。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0.59亿元,增长8.2%,上拉服务业0.9个百分点;交通、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0.11亿元,增长1.5%;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0.39亿元,增长7.4%,上拉服务业0.4个百分点;金融业实现增加值0.60亿元,增长2.1%,上拉服务业0.2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0.46亿元,增长1.5%,上拉服务业0.1个百分点;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7亿元,增长4.0%,上拉服务业2.4个百分点。
从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的各项保障要素来看,关键要素保障有力,规上服务业支撑明显。批发业商品销售额增长23.5%,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增长9.4%,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1%,餐饮业营业额增长9.0%,批零住餐营业额稳步回升,拉动服务业增长1.3个百分点;仅有的2家规上服务业企业增势良好,营业收入增长215.6%,对其他服务业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3.8%,拉动其他服务业和服务业分别增长2.9和1.8个百分点。工资普调、考核奖等按时足额发放,调查的7项工资总额中5项稳步增长,其中占服务业31.9%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长5.3%,拉动其他服务业和服务业分别增长0.9和0.5个百分点。
(五)从需求领域看,投资增长较快,社零降幅收窄。
1.固定资产投资扭负为正,实现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1%,增幅较5月份提升22.2个百分点,较全市高3.5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5位。分产业看一产投资下降45%;二产投资增长23.9%,尤其是5个新能源、3个配套产业和330KV汇集项目,是上半年投资增长的主要增长点;三产投资增长0.9%,增长缓慢,主要是县域内大项目数量少,支撑乏力。
2、消费品市场稳定,降幅进一步收窄。生态旅游辐射带动,对我县的社零增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消费品市场稳定向好。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0158万元,同比下降5.9%,降幅较一季度收窄0.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4574.7万元,同比下降22.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较5月份收窄7.3个百分点。从消费形态看,餐饮收入2922.9万元,增长3.8%,商品零售17235.1万元,下降7.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地区实现商品零售总额15199.1万元,下降5.1%,乡村地区实现商品零售总额4958.9万元,下降8.5%。
(六)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支“一升一降”,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1、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支出略有减少。随着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企业数量增加,效益提升。上半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783万元,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67万元,增长9.9%,非税收入完成4316万元,增长11.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3646万元,下降7.7%。
2、城乡收入稳定提升。上半年,黄龙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4元,同比增加693元,增长5.7%,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全市第5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26元,同比增加739元,增长4.3%,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8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23元,同比增加568元,增长7.5%,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2位。城乡收入比为2.21,城乡收入差距同比收窄0.06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55个百分点,居全市第2位。
二、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不足。三次产业虽然实现了全面增长,但增长不均衡,三次产业比不够协调,分产业看,一产占比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拉动GDP增长0.3个百分点;二产占比2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1%,拉动GDP增长3.1个百分点;三产占比6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5%,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行业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矛盾仍然突出。
(二)重点工业行业动能缺乏,部分企业贡献不足。一是新能源产业受多方限制,发展持续低迷,规上电热燃水生产与供应业增加值下降3.5%,新能源产业贡献不足。二是煤炭产能难以释放。受安全整改等因素影响,小寺庄煤矿复工时间较短,产能还未能完全释放,规上采矿业增加值下降53.6%。三是水泥制品企业泽润飞停工,鸿基停产,由于建筑市场和房地产业萎靡,浩宇产品销量不佳,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4%,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
(三)投资增长波动性较大,下滑风险仍然存在。今年1-2月、一季度、1-4、1-5月、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29.6%、-5.6%、13.8%、-11.1%、11.1%,增速波动较大。从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发展趋势看,一是新能源项目投资在我县的投资中起到关键作用,但受土地等要素制约,增长稳定性差。二是续建项目剩余投资量小,支撑力度不够。32个续建项目中大部分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剩余投资量较小,对全年的投资拉动作用有所降低。三是新开工项目中大项目少,上半年入库的7个项目中没有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支撑作用不强。四是受支付进度限制投资增长稳定性差。我县43个在库项目,31个属于财务法报送数据,需要提供支付凭证,部分项目形象进度与支付进度不完全相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增长。
(四)企业转型基数缺口大,消费转正压力大。一是惠民、山河零售转批发上年形成的缺口难以弥补。二是部分企业退库风险较大。果业集团、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餐饮分公司经营欠佳,存在较大的退库风险。三是新入库企业均为年度入库,自带基数,虽然经营情况较好,但拉动作用有限,加之限上单位整体规模小,结构不优,消费市场增量不足,短期内难以扭负为正。
三、建议措施
(一)紧盯任务稳增长。紧盯三季度及全年目标任务,科学研判当前经济形势,聚焦增速较低和负增长的指标,认真盘点增长动力,释放潜能,持续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密切关注关键行业、关键项目生产运营建设情况,实行日监测、周调度、月预警工作机制,分类施策、分企帮扶,及时解决运行过程中存在堵点、困点、难点,深入分析研判,全面扬长避短,变压力为动力,力促全年经济保持向好态势。
(二)紧盯工业保回升。紧盯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加强沟通协调,强化服务,重点解决新能源、水泥制品行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确保达产达效,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对煤矿生产指导,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大化提高产值,于9月实现放量生产,月产量达到2万吨,力争规上工业产值降幅持续收窄,10月实现扭负转正。高度关注一禾果业、诺诚奥华等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确保达标及时入库,形成新的工业增量。
(三)紧盯项目提质效。不断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对具备开工条件的重大项目,千方百计争取开工,已开工项目力求及时纳统。全面落实“四张清单”和“五个一”制度要求,切实做好项目服务综合保障,特别是新能源项目的土地保障,力促330千伏汇集站和5个新能源项目加速建设。
(四)紧盯消费增活力。认真落实省市县各项商贸流通业促消费措施,抢抓"暑期消费"以及节假日等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认真筹备列入计划的文体旅节庆赛事和研学培训等各类活动,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加快叁山文旅、乡愁里、新智水产等企业培育,力争三季度入库,以新的增长点推动社零回升。同时经发、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联合督促企业尽快健全、完善账务;监督个体户全程使用点餐系统,为网报数据提供可靠依据。
(五)紧盯培育抓新增。一是充分利用五经普资料,摸排拟入库企业,责任部门精准施策,一企一策,做好培育工作,统计部门提前介入,在8月中旬集中企业和责任部门入统培训的基础上,深入企业指导收集入库所需资料,确保成熟一家,上报一家。二是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好市、县“五上”企业培育激励机制以及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发挥好政策杠杆作用,有效激发企业入库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资金奖补引导市场主体“转企升规”,有针对性地提供项目扶持、财税优惠、贷款担保、环境保障等措施,促进全县“五上”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为黄龙高质量发展增加储备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