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黄龙 / 黄龙概况 / 县区概况 / 正文

黄龙概况

来源:黄龙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5-03-25 14:14

黄龙县位于陕西省中北部、延安市东南缘。区域面积2752平方公里,辖5镇2乡,总人口5万人,境内人口来自全国12个民族24个省区。平均海拔1100米,年平均气温9.4度,年平均降水量561.4毫米,无霜期平均191天。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级褐马鸡自然保护区、省级天然次生林保护区和全国八大防护林区之一,是一片原生态、纯天然的净土,素有陕西的“一叶肺”和“天然氧吧”的美称。

经济实力稳步前行。2024年全年生产总值完成28.75亿元,增长4.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3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36亿元,新注册市场主体479家;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9419元、16177元,增长4.6%、6.9%;地方财政收入8805万元,增长5.9%。

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发掘出土的距今约5万年的“黄龙人”头盖骨化石填补了我国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缺环,发现了全国迄今为止新石器时期最大的巨型石钺。现存多处仰韶文化遗址和古刹庙宇、摩崖石窟。著名的西北大捷——瓦子街战役就在这里打响,这一战役也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生态资源得天独厚。黄龙县森林覆盖率87%,林草覆盖率高达92%,植物1012种,动物248种,其中以褐马鸡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平均可达到6000个/立方厘米,每年7至9月最高可达到15000-18000个/立方厘米。年均水资源量1.55亿立方米,是周边洛川、白水、澄城、合阳、宜川、韩城6个县市重要饮用水源地,是全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水土保持区。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黄龙南眺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地带,距省会西安200公里,北靠陕北油煤气能源化工基地,距圣地延安190公里。已通车的青兰高速、黄蒲高速和延黄高速,即将建成通车的韩黄高速,将黄龙纳入陕北、关中、晋西“两小时经济圈”,黄龙已从过去的交通末梢转变成为交通枢纽,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愈加明显。

多元农业蓬勃发展。黄龙是“中国核桃之乡”“中华蜜蜂之乡”,全县核桃总面积16.9万亩,产量1.1万吨;苹果面积11.8万亩,产量13.4万吨;中蜂养殖规模突破9.3万箱,年产蜂蜜1450吨;种植中药材3.7万亩;高山冷凉蔬菜1.5万亩,食用菌500万棒;大闸蟹养殖500亩,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河蟹大赛“金蟹奖”。多元化的传统产业基础地位持续巩固,特色产业日趋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补充。

新型能源扩量增产。黄龙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全年日照2474小时,风速2.1-6.2米/秒,截至目前,共建成并网新能源项目14个,装机规模561.6MW,总投资45.5亿元,其中:光伏项目7个,装机规模261.6MW,风电项目7个,装机规模300MW。在建新能源项目5个,总装机规模900MW,已并网209.8MW,年发电量可达11亿千瓦时,新能源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

生态旅游持续升温。荣获“全国体育旅游精品目的地”“陕西省旅游示范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等荣誉称号。拥有澽水源省级旅游度假区、黄龙山国家AAAA级景区,无量山、瓦子街战役烈士陵园、印象圪崂、田园苜渠、偏石旅游度假村、黄龙渔业休闲小镇、树顶漫步7个国家AAA级景区以及蔡家川森林康养基地、石门峡漂流等特色景区,构建形成了以康养度假为主线,科普研学、休闲体育、绿色培训为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创先争优成果丰硕。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法治先进县、全国信访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亦收获了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县、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最高荣誉“平安杯”、全省全民健身示范县、全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全省应急管理先进县、全省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全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城市体检样本试点县、全省低碳近零碳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