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岭位于黄龙县城东北部,离县城25公里。属黄龙山脉,为古梁山主峰,全县最高点,海拔1783.5米,古称朱砂岭、麻线岭,自古为韩城与洛川之交界,因在古代认知中,位于高山之巅宽广的通天大道称之为神道,神道岭因此得名。
景区全长43公里,有原始森林、天然林2000余公顷、褐马鸡近万只、被誉为“绿色宝库”、“野生动物王国”,景区设东、西山门两座,有御风亭、龙背梁、悟道园、摘星台(麻线堡)等主要景点,内设: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观景塔(台),野营基地、褐马鸡观赏站、自驾车游露营基地,是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森林探险的佳境。
西入口
神道岭景区西入口位于省道214线与大柏公路交汇处。入口山门采用依山造势的手法,将山体打造成一条蓄势腾飞的巨龙。巨龙之上,伫立一尊“盘古开天”雕塑,从山根到雕塑最顶部高19米,寓意盘古一日九变,雕塑基座18米,寓意盘古一万八千岁。整个雕塑表现了盘古破壳而出,手擎巨斧、奋力开天的瞬间。山体下方为“盘古开天”故事浮雕,详细描绘了盘古开天以及死后化为天地万物的过程。西入口广场总占地1300平方米,包括停车场、人行道、绿化带及广场管理室等。
悟道园
传说大地女神地母云游到此,十分看好这里的景色和风水,便滞留修炼,造福百姓。悟道园便依托麻线岭古道和地母庙遗址建设。据碑文记载,麻线岭古道属古代输兵运粮的重要官道,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建设有观景平台180平方米,用原石铺设人行道999米(土方600方、石方420方),翻新《皇明.陕西东路饷道记》碑文、建设碑亭、石凳石桌4套、木桌木凳4套、转树椅6套、秋千12套,山门木牌坊1座、木屋两座,为管理服务中心和卫生间。走进麻线岭古道,可以体验优美的森林风光,体会道文化之博大精深,还可以感悟人生大道的丰收与喜悦。
御风亭
御风亭是在神道岭向前突出的一个山峁建的一座观光亭。此山峁地势平缓,四周景色优美,视野开阔,是一个天然的观景平台,登临峁头有一览众山小之感。由于地势较高,四周山脉常年云雾缭绕,站在亭中,放眼望去,连绵起伏的群山被云雾包裹着,仿佛置身与天外一般,因此把这里叫做“御风亭”。山卯中央耸立一巨石,高4.5米,周长约13米,名曰“寿石”,世人摸之,即可福寿绵延,多寿多福。
龙背梁
是位于大柏公路以南的一道山梁。站在大柏公路上观看,整个山梁山势蜿蜒起伏,宛若一条蛟龙探(林)海,山脊恰似蛟龙之脊背,故曰“龙背梁”。山梁之前端,建一双层六角亭,山梁之后端,建一单层四角亭阁,飞檐翘角,两座亭子前后遥相呼应,更显得山梁之奇伟。连接两座亭子之间步道为青石铺设,全长297米,石台阶356个。站在亭中,放眼四周,群山重峦叠嶂,树木郁郁葱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感慨万千。
摘星台简介
摘星台古称麻线堡,始建于明代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因此处为黄龙山最高点(海拔1783米)而取名摘星台。整体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380米,南北宽50米,总占地面积约为19000平方米,向西共分4阶,每阶有石砌房间若干,现顶已毁,仅存石砌残墙,环堡墙外侧四周有护城壕沟与排水渠,军事设施齐全。瞭望台石板上依稀可见“大清咸丰年重修”字样,清代与柳沟营遥相呼应,互为犄角。民国时又在寨子南部山梁上增设掩体壕沟,整体布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这里是陕北通往关中的重要门户,又有方圆数十里唯一的一处水源地(龙泉),成为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自北宋以来,此处便为重要的关卡要隘,从现存的残墙断壁依稀可见当年军事防御设施之齐备和大岭客栈之繁盛景象。为了恢复此处人文历史景观,新建片石铺设步道768米,恢复古寨石围墙170米,新建停车场2处,公厕1座。游客登临摘星台,远观群山环绕,置身于茫茫林海之中,山中万千景象,尽收眼底,仰视长空,唯我独尊,俯视残墙断壁,浮想连连。
狮子沟奇观
狮子沟位于五角树村向西1公里处,在两山之间的沟口有一座小石山,俨然一头雄狮昂首向南卧憩,与对面的雌狮隔河相望,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五角树村,被老百姓称为“神狮”。
赵廉坟传说
赵廉坟因宋朝宰相赵廉葬于此地而闻名。此地形酷似一条巨龙伏在河边饮水,远看极为壮观,据说是西藏一位得道喇嘛依照山脉走向从西藏一路寻来的风水宝地,被赵廉的父亲放牛窥见,偷换了埋人的尸骨,将自己的父亲埋入,从而家族出了大官赵廉,官至宰相,死后也葬于此。